“那些站在水里、泡在水里幾個小時,幫我們推船、拖船的人,好些還是女同志,我看著都心疼,半人深的水啊!”
河南日報記者 劉嬋
“我們正在回南京的高速上,走走停停,現在到永城了。”7月25日午間,電話里傳來南京律師嚴信益略顯疲憊的聲音。
7月23日上午,嚴信益在南京得知新鄉遭遇洪災急需救援艇,想起家中正有一艘閑著,隨即與妻子公司的一位新鄉籍供應商杜彬豪聯系。電話中老杜焦急萬分的聲音,更堅定了他北上的決心。但從南京到新鄉8小時車程,孤身一人開車能否扛得住?
“老爸,那船我也會開,我跟你一起去。”19歲的兒子嚴涵是一名健身教練,說著就開始四處尋覓救生背心,準備干糧和水。
說走就走,兩個人、一輛車、一艘船,23日下午3點從南京一路向北。父子倆輪換開車,一刻不停奔向老杜指引的、受災嚴重的新鄉市鳳泉區寶山大道。
不料行至107國道新鄉市曲韓社區附近時,前方已是一片汪洋,無法再繼續向前了。路邊一位大娘說,這里車庫樓道進水嚴重,被困群眾有3000多人,大多是老人、小孩,差不多成了一座“孤島”。
“既然暫時到不了老杜那里,咱們就先在這邊救著,能救一個是一個!”嚴信益跟兒子合計著。
稍事休息,24日凌晨4點30分,父子倆一起把救援艇從車上抬下來,準備安裝。附近一支鄭州救援隊也過來幫忙,本來需安裝個把小時的救援艇,十來分鐘就整裝待發。
父子倆開著船,第一個駛向了曲韓社區水深處。
“有船來了,有人來救我們了!”受困近3天的社區居民見到救援艇,不禁歡呼起來。
“老人和小孩先上,大家慢慢來,不要慌!”嚴信益大聲指揮著現場群眾。嚴涵趕忙沖上去,或背著老人,或抱著小孩,蹚過還剩下十幾米的淺水區,把他們送到船上,又把為數不多的救生背心讓給群眾用。
天色漸亮,越來越多的船和人陸續加入救援隊伍。靠近樓房處,十來位社區黨員干部在水中蹚行,有的用繩子拉,有的在后面推,直到把船推向深水區。
為什么救援艇尾部懸掛有發動機,還要人力推拉呢?“靠近樓房的地方,水位深淺不一,而懸掛外機有的馬力較大、長度偏長,如果行進到水淺處,機器容易發生故障。”嚴信益說,“所以他們必須站在水里,幫我們的船去試,大家都是為了群眾安全轉移啊。”
說到這里,他不禁哽咽,反復對記者說:“那些站在水里、泡在水里幾個小時,幫我們推船、拖船的人,好些還是女同志,我看著都心疼,半人深的水啊!”
“上午,人們還可以從一樓大門出來,到了下午都從二樓跳下來了。”嚴涵從小在長江邊長大,但這一次發生在黃河邊的洪災,是他親眼見過的損失最重的。傍晚6點,經過十多個小時緊張救援,曲韓社區居民全部營救完畢。
妻子張敏一直通過微信關注父子二人遠在異鄉的救援動態,好幾次信號中斷、手機進水聯系不上,急得直掉眼淚。“這小子平時比較叛逆有個性,沒想到第一次參與救援,短短14個小時居然和他爸一起救了將近100人,我只能說‘我真為你驕傲’!”張敏在朋友圈寫道。
船沒機油了有人立馬提來一桶,過高速收費站見是救援人員都不收費,不時有志愿者從車窗扔進水和面包……救援結束了,歸程中的嚴家父子,一掃來時的焦急忐忑,一路思索、一路感動。
(郭同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