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3月6日電(記者 趙磊)當前,中國已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正在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我國裝備制造特別是高端裝備制造業迎來了新的發展期、變革期、創新期。來自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第三研究院239廠的全國人大代表戴天方指出,隨著信息技術與先進制造技術高速發展,數字孿生、虛擬場景、智能制造、柔性制造、智能機器人、云計算等高科技手段正逐步應用參與到生產過程中,這就需要一大批具有掌握更多專業知識更高技能水平的人員進入新產業,原有的技能人員與技術人員的職業邊界會越來越模糊,技能與技術會深度融合,使原從業人員單一的作業方式也將發生很大的變化。從近年來我們參加的全國職業技能競賽中也能深刻感受到這種趨勢,技能人員不僅要具備嫻熟的機床操作技能,還要掌握機器人編程、智能產線構建等現代化制造理念和技術。
戴天方說,航天企業緊隨新形勢,著手大力培養復合型人才,例如三院239廠,已經將數控設備維修工納入到技術人員序列管理,著力培養具備智能制造、高精尖裝備及產線維護、調試能力的現場工程師。未來培養高質量復合型人才(現場應用工程師)還需要從基礎教育、義務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入手,在教育的不同階段融入不同的教育內容,灌輸終身學習的理念。
此外,他還建議,要正確引導制造業從業人員的就業認知、職業認知,要系統規劃從業人員自身職業生涯。要有主動融入、主動接軌行業發展的意識,要有不斷學習的理念與行為,才能勝任明天的工作,成為具有新時代特色的制造業所需復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