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5月30日電(記者 程鈺)5月29日,2023中關村論壇——世界領先科技園區發展平行論壇在北京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創新中心舉行。論壇聯合世界各國園區共同研討建設世界領先科技園區的機制和路徑,推動全球化、高水平、深層次科技創新交流,一同構建開放式創新、包容性增長的新格局。科技部黨組成員、副部長吳朝暉,北京市副市長于英杰出席論壇并致辭。
建設世界領先科技園區 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科技部副部長吳朝暉表示,作為我國首家科技園區,中關村探索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道路,依靠科技創新實現自身高質量發展,主要科技創新指標居全國首位。當前全球科技園區迅猛發展,園區的創新策源能力、資源匯聚能力、開放合作能力均顯著增強。我國科技園區要以建設世界領先科技園區為己任,主動擔當作為,努力做到戰略領先、科技領先、制度領先、文化領先,在打造全球創新高地和實現高質量發展方面作出示范。
北京市副市長于英杰表示,科技園區作為全球創新體系中的重要功能節點,在集聚創新資源要素,培育新興產業集群等方面正發揮著重要作用。北京市將圍繞關鍵創新環節,進一步推進先行先試改革取得新突破;推動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實現新躍升,促進創新生態體系構建邁上新臺階。中關村30余年的發展進步得益于全球開放合作,為全球科技創新構建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北京市將始終保持開放的胸襟,與來自全球的科技園區開展深入廣泛的合作,積極構建全球創新網絡關鍵樞紐,深入開展國際科技治理,塑造科技向善理念,為促進全球科技創新交流合作做出新的貢獻。
國家高新區開放創新發展報告發布 園區創新發展能級進一步提升
科技部火炬中心黨委書記呂先志在主旨演講中表示,建設世界領先科技園區是中國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征程的必然選擇。國家高新區經過三十年持續改革探索和創新實踐,具備世界領先科技園區的建設基礎。他認為,建設世界領先科技園區關鍵是要立足全球視野,聚力科技創新,實施領先戰略,以局部高層次創新引領帶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率先打造“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三生融合”的中國式現代化先行示范區,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重要支撐。
論壇上,科技部火炬中心發布了《中國國家高新區開放創新發展報告(2021)》。報告通過詳實數據,對國家高新區的34個一般性指標和32個國際化指標進行了深入分析,在總結高新區開放創新整體發展情況的基礎上,從研發創新、人力資源、創新創業服務、高新產業發展等多個方面進行系統分析。報告還緊密結合年度特點,從區域層面的開放格局和全球伙伴的合作交流等方面開展了詳細論述,對全面了解掌握國家高新區開放創新的情況和進展、研究國家高新區開放創新發展的趨勢和特點、指導和推動國家高新區進一步開放創新發展等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中外創新 和而不同
本次平行論壇上,來自世界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園區建設者和專家學者分享了各自在建設領先園區方面的寶貴經驗。
國際科技園及創新區域協會IASP首席執行官艾巴·朗德分享了IASP全球科技園區發展調查。調查顯示,形象、聲望和人才對于世界領先科技園區建設至關重要,與大學/高等教育機構、成熟公司建立有效鏈接也顯得越來越重要,本地公司的質量和科技園區品牌具有同等競爭力。
隨后,中外嘉賓暢談世界領先科技園區的內涵、路徑和高效發展模式,結合科技園區在運營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法進行了廣泛深入的交流。
《硅谷百年史》作者皮埃羅·斯加魯菲在視頻發言中表示,在硅谷,很多大項目都是開源的,從開源項目中誕生的公司,其成長速度明顯高于平均值。其次,跨學科思維非常重要,硅谷百年成長的秘密就在于跨學科和跨界融合,社會學家、經濟學家、藝術家、設計師,與科學家、工程師的交互融合,能夠真正創造未來。
瑞士創新產業園首席執行官克里斯托夫·克洛佩爾表示,瑞士創新產業園創新能力的核心來源在于教育。瑞士擁有世界范圍內最好的大學、科研機構,優秀的教育和研究能力能夠為市場化產品和服務創造價值。園區為大學、科研機構和企業創造聯系網絡,助力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而空間便利加速了創新研發和市場化進程。
巴黎-薩克雷公共管理局局長菲利普·范德梅爾在演講中認為,領先園區是建立在學術研究和高等教育兩大基礎之上的,跨國公司、世界認可的實驗室和無數科技創新人才鑄就其歐洲領先的科技創新生態。
新南威爾士大學副校長尼古拉斯·費斯科在演講中介紹了中澳科技園區之間具有包容創新精神的精誠合作,正是這種精神使新南威爾士大學中澳火炬創新園成為中澳科技合作的紐帶。
塞爾維亞總理辦IT和創新事務主任奈納德·帕烏諾維奇在發言中介紹,BIO4是生物醫學、生物技術、生物信息學和生物多樣性的簡稱,在BIO4園區,塞爾維亞政府將把貝爾格萊德大學的6個院系放在一起,提供空間和商業配套,讓科學家、工程師、初創公司和企業在校園里交流碰撞,打造不斷增長和充滿活力的生態系統。
中外創新,和而不同。國家高新園區走出了建設世界領先科技園區的“中國道路”和“中國模式”。
西安市委常委、西安高新區黨工委書記馬鮮萍在專題報告《以硬科技自立自強打造“雙中心”核心承載區》中,重點介紹了西安高新區在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產業轉型升級等方面的積極探索。
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張勇強在專題報告中分享了園區通過“五個一工程”推動相對優勢產業轉變為絕對優勢產業,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光谷的實踐。
中關村與全球創新創業主體共成長
中關村管委會主任張繼紅在主題發言表示,中關村將進一步推進先行先試改革,市區聯動打造高質量園區;培育壯大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強化研究型大學和高水平科研機構的創新功能,引導科技領軍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積極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進一步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加快培育和聚集世界一流的企業;加快建設高水平人才高地, 強化平臺引才,著力提升中關村人才國際化的水平;不斷深化科技開放和合作,加快世界領先科技園區建設,促進技術轉移和成果轉化,為支撐科技強國建設和促進全球科技創新交流合作提供中關村的力量。
中關村發展集團董事長趙長山認為,以服務創新主體為中心,推動打造國際一流的創新生態系統,是建設世界領先科技園區的重要著力點。中關村發展集團始終把服務創新主體作為助力創新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打造創新生態集成服務的商業體系,通過持續深化產業投資服務、科技金融服務、科技專業服務、空間運營服務,構建起國內協同、國際合作的創新服務網絡,為創新創業主體提供全周期、一站式、管家式的創新生態集成服務,有力推動著中關村創新生態的營造。
來自全國各地科技園區的代表200余人現場參加了本次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