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全國“放魚日”主會場活動現場。林波攝
中新網寧波6月6日電(記者 林波)6月6日,2023全國“放魚日”主會場活動在浙江寧波象山亞帆中心舉行。本次活動在亞帆中心、南韭山等海域放流岱衢族大黃魚、銀鯧、黑鯛、梭魚等經濟物種550余萬尾。
寧波因港而生、向海而興,有著8000多年的海洋文明史,海洋漁業發展條件得天獨厚。
寧波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楊勇表示,該市嚴格落實長江禁捕工作和海洋伏季休漁管理,年均放流水生生物苗種達10億尾,主要放流海域漁業資源得到明顯修復,海洋生態進一步改善,漁業生產實現持續增產增收。
數據顯示,2022年該市漁業經濟生產總值276.2億元,同比增長4.84%。
2023年,寧波市預計將投入增殖放流資金1680萬元,計劃放流岱衢族大黃魚、黃姑魚、黑鯛、褐鯧鲉、曼氏無針烏賊受精卵、管角螺、中國對蝦、日本對蝦以及鰱魚、鳙魚、草魚、土著鯽魚等各類水生生物物種86000多萬尾(粒)。
增殖放流是養護水生生物資源,提高水生生物多樣性,實現漁業可持續發展最有效的舉措。

岱衢族大黃魚放流現場。 林波 攝
據浙江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成員陳良偉介紹,該省堅持持續開展生態修復百億放流行動,“十三五”以來,累計放流各類水生生物苗種390億單位,近海和內陸八大水系水生生物資源得到一定恢復,水域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記者了解到,6月6日是全國“放魚日”,農業農村部還與山東、四川聯合舉辦放流活動,全國各地將同步舉辦放流活動300多場,放流各類水生生物8.5億尾。
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局長劉新中表示,當前,增殖放流的群眾參與度不斷提高,社會影響不斷擴大,已經成為像“植樹造林”一樣的群眾性生態文明建設活動。
據悉,此次活動主題為“加強水生生物資源養護,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由農業農村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主辦,浙江省農業農村廳和寧波市人民政府承辦。(完)
(林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