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紅托竹蓀采收期,記者走進貴州省遵義市紅花崗區金川村紅托竹蓀種植基地,大棚內擺放著一個個層架,層架上一顆顆紅托竹蓀蛋長勢喜人,一朵朵穿著“小裙子”的紅托竹蓀從菌蛋里“破殼而出”。
“當竹蓀菌裙已經完全張開,竹蓀蛋‘開花’就要抓緊采收,如果沒有及時采收,竹蓀菇體會開始萎縮,竹蓀的外觀、色澤、柔韌度等都會受影響?!狈N植戶周國輝在棚內穿梭著,看到已成熟的紅托竹蓀,便用手抓住竹蓀托、輕輕擰轉后將其從土內拔出,隨后放入筐內打包好,發往遵義城區和重慶、成都、廈門、廣州等地。他告訴記者,目前成熟的紅托竹蓀是今年6月下種,在經過消毒、防蟲、保濕等精心管護后,于9月初出菇,進入采收期,預計可采收到明年2月。
據了解,依托良好的生態環境和氣候條件,周國輝于2021年搭建了熱可通風換氣降溫、冷可保溫保濕防蟲的遮蔭棚,在棚內放置層架,開始進行紅托竹蓀立體化試種。
“經過兩年的不斷摸索和發展,如今,我種植的紅托竹蓀品相口感俱佳,深受市場歡迎,現在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況。”看著滿棚的紅托竹蓀,周國輝難掩喜悅之情,向記者講述著他的發展計劃:“接下來,我會擴大紅托竹蓀的種植規模,用心做好栽培管護,實現增收致富?!?/p>
紅托竹蓀具有食用價值和藥用價值,經濟效益很高。為帶動更多村民拓寬致富渠道,今年以來,金川村積極向上爭取項目資金,將原有的廢舊房屋等閑置資源進行加固修復、改成養菌室,購置了攪拌機、裝袋機、粉碎機、脫袋機、滅菌柜等食用菌棒生產設備,通過粉碎木屑、發酵、消毒、培養菌種等,實現自主生產菌棒,在室內進行紅托竹蓀立體化栽培試種。
“目前我們室內紅托竹蓀試種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效果。”金川村黨總支部書記楊選珪表示,接下來他們會把室內紅托竹蓀種植技術推廣給村民,帶動更多村民在家中種植紅托竹蓀,同時做好配套土壤培養基質處理、病蟲害防治等種植技術指導和銷售渠道的對接拓展,實現紅托竹蓀菌包生產、栽培、銷售一體化發展,從而促進村民增收,助力鄉村振興。
金川村探索發展紅托竹蓀只是金鼎山鎮大力發展特色產業的縮影。近年來,金鼎山鎮始終堅持把產業發展作為增加群眾收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有力抓手,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種植,促進群眾增收。今年金鼎山鎮共種植羊肚菌、紅托竹蓀、猴頭菇、球蓋菇等食用菌580畝,預計可實現產值2000余萬元。
鄉村要振興,產業興旺是關鍵。接下來,金鼎山鎮將結合實際情況,不斷創新思路,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并在農技指導服務和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下功夫,促進特色產業不斷提質升級,為鄉村振興賦能添彩。(劉合春|編輯:中國日報社貴州記者站 楊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