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中國日報第七版頭條配圖刊發《Hefty investment helps flower industry come up roses in Linxia(巨額投資助力花卉產業崛起臨夏玫瑰)》
具體報道如下:
今年10月,俄羅斯鮮花商里納德·阿格耶夫訂購的20萬枝鮮切玫瑰從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出發,通過冷鏈車運輸,經阿拉山口過境至哈薩克斯坦多斯特克口岸,最終到達莫斯科。這是中國西北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首次通過公路向俄羅斯出口新鮮玫瑰。此前,8月,臨夏的一萬余株鮮切玫瑰成功發往哈薩克斯坦。同月,又有兩萬多枝鮮花經過昆明海關空運出口到俄羅斯。
俄羅斯鮮花商里納德·阿格耶夫回憶說:“當時從采摘到打包,再到運輸,大概花費了8天時間,運輸費用是鮮花價格的1.5倍。”但由于品質出眾,即便如此周折,也吸引了他前來采購,并選擇了該行業的一種非常規方式——使用冷鏈卡車。同時,得益于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帶來的便利條件,這些新的工業和貿易渠道才成為可能,莫斯科的鮮花愛好者們也終于可以買到品質更高、價格更實惠的鮮花。
臨夏億農農牧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永友說:“相比人們熟知的云南的玫瑰產地,臨夏的氣候更適合玫瑰的生長,這里的鮮切玫瑰AB級比例可以達到85%,比一般產區的要高出幾倍。”在現代農業技術的加持下,智能溫室中的百畝玫瑰長得整整齊齊,品質化一。這在傳統的鮮花種植基地是很難做到的。
2021年,臨夏決心發展現代化玫瑰產業,投入超過6億元,進口了瑞典的智能控溫控濕系統和水肥一體化系統、荷蘭的優質玫瑰品種,建成了總面積超過20萬平方米的三間全自動智能溫室。溫室既能保證太陽光充分地進入溫室,還能有效避免直射對花瓣和葉片的灼傷。溫室頂部配備全自動的遮光片和補光燈,由電腦系統精密監控,使得溫室內溫度和適度都維持在最適合玫瑰生長的參數。得益于這樣的智能系統,玫瑰的切花周期從兩個月縮短到了一個月左右。每平方米的鮮切玫瑰年產量可以達到300多枝。同時,這些高科技系統還能做到處理后再利用,實現零污染的環保效果。
盡管它實現了自動化,但在臨夏回族自治州臨夏市枹罕鎮,500多名農民還是在這里找到了工作。采摘、分揀、去刺、包裝,車間里,數十位工人井然有序地忙碌著。每天,大概20萬枝玫瑰發往全國各地以及海外。據張永友介紹說,目前,鮮花港的二期、三期都在建設中,明年,種植規模就可以達到上千畝。五年之內,計劃建成3000畝智能溫室,屆時,可以年產鮮切玫瑰約7億枝,占全國產量的10%,創造5000個就業崗位。
原文鏈接:https://enapp.chinadaily.com.cn/a/202311/28/AP6565415ba310824e906c62ba.html
(中國日報甘肅記者站 閆東潔,馬靜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