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入駐”的小牛在基地內撒歡 楊維 攝
3月9日,伴隨著陣陣響亮的“哞哞”聲,歷經48小時“長途跋涉”的牛兒,從卡車上歡騰而下,進入務川自治縣建豐肉牛保供基地,標志著務川第一批省外引進牛正式入場。
“我們第一批采購1500頭牛,今天已經平安抵達基地的第一車有129頭。”務川自治縣建豐肉牛保供基地負責人王建豐說,新引進的牛將在保供基地度過15到20天,集中完成應激處理和疫病防控后,通過“按牛議價、透明公開”的模式銷售給農戶飼養,持續地跟進,包括疫病防控、治療、后期的育成回購等。
工作人員正在給牛兒“體檢” 楊維 攝
今年以來,務川自治縣將肉牛產業作為重點產業來抓,積極拓展思路,出臺政策,鼓勵群眾,搶抓當前省外牛價低的窗口期,通過引進省外優質肉牛進行本土繁育,推動全縣肉牛產業高質量快速發展。
“今年養牛的政策好、補助力度也比較大。今天我來到這里,主要是想選選自己中意的小牛。”聞訊而來的鎮南鎮同心村的養殖戶田進超說,保供基地離家比較近,飼養中遇到難題,基地技術人員也方便及時進行處理。”
基地內新“入駐”的牛兒正休閑地吃草 楊維 攝
據了解,今年全縣計劃從省外引進近5500頭肉牛,肉牛品種主要為體格大、生長快的西門塔爾。通過保供基地對引進牛只應激調理,適應環境后,按政策銷售給農戶。地方政府依據相關政策加大養牛農戶獎補,脫貧農戶按照育肥牛4000元一頭、能繁母牛6000元一頭進行獎補,總體補助資金每戶不超過2萬元。
壯大肉牛產業,快速實現肉牛存欄擴群增量,該縣將錨定目標任務,持續發力,分批次省外引牛。動員廣大養殖戶自發主動參與,并通過肉牛養殖保險政策為養殖風險兜底,助推肉牛產業高質量發展,拓寬群眾致富路,帶動群眾增收致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鄒林燕 楊維|編輯:中國日報社貴州記者站 楊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