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通則百業興。一條條蜿蜒交織的農村公路,溝通了廣袤城鄉,更串聯起機遇與希望。
韶山市圍繞“四好”目標,探索推行農村公路“路長制”,充分發揮路長在組織、運行、監管等方面作用,將一條條農村公路打造成產業路、致富路、振興路,群眾獲得感、幸福感不斷提升,縣域經濟社會發展走上“快車道”。2021年獲評“四好農村路”國家級示范縣和城鄉客運一體化省級示范縣。
修一條路 造一片景 富一方百姓
春分時節,恰逢周末,沿韶山環線公路進入韶山鄉大坪村,道路兩旁,連片的油菜花漫山遍野地盛開,與民居、流水、青山融為一體,吸引遠近游客紛至沓來,賞花觀景。穿過一片油菜花田,循徑而去,觀龍臺民宿的老板娘正在熱情接待在此駐足停留的游客,忙得不亦樂乎。
大坪村靠近湘鄉市,地理位置偏僻,交通閉塞,原來是個貧困村。韶山環線公路修好后,大坪村依托毛澤東求學立志之路、石干娘、棠佳閣、芭蕉潭等景點,借助全域旅游發展,以美麗鄉村建設拓展旅游空間,村民們積極開展四季種植,形成春有花、夏有荷、秋有果、冬有菜的鄉村旅游特色,前來游玩的游客多了,村民腰包也鼓了。“像大坪村這樣,‘修一條路、造一片景、富一方百姓’的例子,在我們韶山比比皆是。”韶山市委副書記、市長、總路長鄧望軍自豪地向記者介紹道。
韶山是一代偉人毛澤東同志的家鄉,其發展備受世人矚目。2006以來,在上級政府和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韶山公路建設總里程1210公里,其中國省道65.3公里,縣道108公里,鄉道98.3公里,農村公路938.4公里,率先在全省實現“通組通戶”,建制村通硬化路率、通客車率、公路列養率等均達100%。
近年來,乘著“四好農村路”的東風,韶山在農村公路建設中推進旅游、產業、村鎮建設等“多規合一”,重點突出路景融合,打造了紅色旅游“新格局”。建成全域旅游環線公路120余公里、綠道30公里,串聯鄉村旅游風光帶30余個、美麗鄉村和重點旅游村17個,銀田銀河景區、紅林花海等一批鄉村景點成為“網紅打卡點”;成功舉辦2022中國紅色旅游博覽會、湘潭市首屆旅發大會、環中國國際公路自行車賽、紅色國際馬拉松等多項重大賽事活動,躋身全省唯一的“中國優秀國際鄉村旅游目的地”。
“路長制”全鏈條治理 下活農路管養一盤棋
韶山農村公路建設成績可圈可點,但公路“三分建、七分養”,良好的管護才是公路建設的延續和保障,韶山怎么做?記者在楊林鄉調查時發現,每一條鄉道、村道上,都有一塊“路長制”公示牌:藍底白字,上面公示著道路名稱、級別,路長姓名、職務信息,并附有執法大隊和市路長辦電話,可根據路況進行投訴和監督。
“農村公路不僅要建好,更要管好、護好、運營好,我們從去年起全域實行‘路長制’,將過去城鄉道路上一些責任沒人管、多頭管或者管不好的問題,通過‘路長制’管理,責任到人,責任到每一米路,實現‘路長制’到‘路長治’。”韶山如何破解公路管養難題,鄧望軍給出了答案。
2023年6月,韶山先后出臺《韶山市深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實施方案》《韶山市全面深化公路“路長制”工作方案》《韶山市公路“路長制”工作考核辦法》,以縣、鄉、村三級“路長制”管理體系建設為抓手,全面形成“政府主導、部門協同、上下聯動、運轉高效”的公路“路長制”工作格局,各級路長上路巡查率達100%,發現并處置問題1113處,整改率達100%。
農村公路管理養護的韶山經驗
2023年8月28日,鄧望軍作為韶山市總路長,率先帶隊在銀田鎮啟動市級路長巡路工作,全面了解鄉鎮、村級農村公路“路長制”開展情況,強調安全隱患排查整治的極端重要性,要求務必加強宣傳教育,加大安全生產投入力度,織牢織密農村公路安全網,堅決守護群眾出行安全。
跟隨總路長的步伐,各級路長迅速響應。9月1日,韶山市副市長王梁在巡路過程中發現波形鋼護欄被人為拆除的問題,韶山市路長辦迅速組織市公安局、市交通運輸局及相關鄉鎮、村開展聯合行動,對破壞路產行為進行了嚴肅處理。9月7日,韶山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賀樹峰在巡路中發現安全設施不全和視線遮擋的問題,交辦給韶山鄉整改,完善了安全設施,并對平交路口進行了除雜。也是這一天,剛上任不久的銀田鎮黨委副書記、鎮長、鄉級路長劉姝,開展第一次巡路,發現該鎮華南村有家木材加工廠,地處縣道邊的下坡路段,廠內木材堆積如山,機械設備隨意擺放,劉姝當場督促工廠負責人整改,把堆放在斜坡上的木材搬離到了安全地帶,機械設備也歸置有方,有效消除了交通安全隱患。9月21日,韶山鄉黃田村路長趙賤林巡路發現村組到下口前彎雜草太多,影響道路出行,立即開展除草清雜……
“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這是我們踐行‘路長制’工作的首要責任意識。”鄧望軍說。
在韶山,各級路長除了按照“縣道縣管、鄉道鄉管、村道村管”的屬地原則,常態化開展巡路外,還充分運用科技手段,通過“路長巡查手機APP”、公路路網運行檢測系統、工作微信群等,對農村公路損毀處置、違法查處、突發應急等實行全方位全天候監控,發現問題及時交辦整改。各村級路長更是各自發揮聰明才智,借鑒別處經驗,結合本地實際,把公路管護寫入村規民約,引導群眾“管房前屋后、管出門走路”。同時聘請老黨員、志愿者、婦女代表為村道保護義務監督員、保潔員,形成了“人人關注、人人參與、人人養護”的良好氛圍。
“路長制”工作在執行過程中最突出的難點是道路建設的資金用地問題。“我們的理念是,有困難就要解決,有想法就要去做,辦法總比困難多。”鄧望軍告訴記者,2020年以來,韶山累計籌措各類資金13348萬元,共新改建農村公路177公里、危橋2座,實施安保工程159公里,建成鄉鎮客運站和招呼站370個,開通農村公交線路9條。
如今,放眼韶山,四通八達的農村公路如一條條舞動的彩帶,串珠成鏈、聯網成片、縱橫交錯,暢通了城鄉路網,串起產業風景,為群眾增收致富提供了強勁動力,也為加快鄉村振興注入了新的活力。
鄧望軍表示,站在新的發展起點上,韶山將深入實施新一輪農村公路建設和改造,推動農村公路養護資金、管理機構運行經費和人員支出按規定納入地方一般公共財政預算,加大農村公路相關就業崗位開發力度,促進農民群眾就地就近增收。同時,將進一步健全完善“路長制”組織體系和運行機制,大力發展“路衍經濟”,推進農村與沿線配套設施、產業園區、旅游景區、鄉村旅游重點村一體化建設,努力把毛主席家鄉建設得更加美好。
中國日報湖南記者站 鄒碩|朱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