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正值春夏百花蜜開采時節,貴州省納雍縣陽長鎮濱河村,趙勇穿上防蜂罩衣,提著割蜜刀在蜂場上小心翼翼地割蜜。面對周圍嗡嗡轉個不停的蜂群,趙勇絲毫不畏懼,只見他氣定神閑,往蜂巢上一刀下去,濃稠的蜜汁順著切口流了下來。養了幾年蜜蜂,趙勇已經是個經驗老到的蜂農。
蜂農是趙勇的社會身份,此外,他還有幾個政治身份,畢節市人大代表、陽長鎮人大代表,濱河村黨支部副書記、村委會副主任。每一個身份符號,都代表著一份責任。
濱河村地處陽場鎮街面,流動人口多,公廁少,如廁是個難題。尤其是村里有紅白喜事時,外來人口更多,廁所不夠用,常有人在視野死角處隨地解決,造成了環境衛生污染。因此,修公廁一直是村民的期盼。
2019年,趙勇成為濱河村一名村干部,從村民轉變為服務村民的“服務員”,趙勇就琢磨著要為村民解決點實際問題。他瞅準時機,在鎮農業服務中心有公廁項目時,及時反映申報,在2019年11月爭取到修建公廁的機會,解決了95戶310人當地群眾及大量流動人員入廁難問題。
2021年趙勇當選為畢節市人大代表和陽長鎮人大代表,在走訪選民時,收到了很多群眾想安裝路燈的需求。經過反復調研論證,趙勇將群眾的期望形成正式報告,向上級人大提交。2022年7月,納雍縣人大常委會批復代表建議辦理專項資金20萬元,為濱河村安裝路燈。
路燈安裝過程中,趙勇發動人大代表、黨員群眾等參與其中,在事前協商、事中監督、事后評估的各個環節積極建言獻策,趙勇更是事無巨細,盡心盡力。路燈亮了,群眾出行也方便了,現在的濱河村,總能看見群眾在路燈下跳廣場舞、下象棋、休閑聊天。“路燈不僅照亮了我們行走的路,更亮了我們的心。”村民們都無比欣慰。
在當村干部前,趙勇創辦蜜蜂養殖場,養蜂規模從幾十箱發展到150多箱,他不僅賣蜜,還賣蜂,每年養蜂的收入有十幾萬元。
周圍群眾看到趙勇養蜂成功,不少人上門向他討教技術。趙勇將自家的養蜂場變成培訓基地,對本村及周邊的蜜蜂養殖戶進行技術指導,培訓達400多人次。
2021年開始,趙勇開始找到周邊的農戶合作,和有養蜂意愿且場地合適的農戶約定,農戶以場地入股,并參與蜂群管理,每年相應場地上產生的效益,農戶可分得百分三十。
目前,跟隨趙勇養蜂的農戶,除陽長鎮以為,還分布在本縣新房、百興、曙光等鄉鎮,養蜂農戶已有25戶,共養蜂400多箱,每年每戶養蜂的分紅在7000元以上。
當選人大代表以來,趙勇積極調研并擬寫建議。這幾年養蜂過程中,他親眼目睹蜜蜂因采食打了農藥的花粉而死亡的情況,養蜂戶遭受了不少損失。趙勇為此專門擬寫過報告,建議加強管控,減少農藥使用,還自然環境一個和諧清朗的狀態。此外,他還就陽長鎮洼烏天坑、車田小河等旅游資源開發,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和想法。(江嬋 岳進|編輯:中國日報社貴州記者站 楊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