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五個率先”為牽引,著力打造“紅色資產 匠心管理”品牌,寧夏銀川資產管理集團有限公司黨委緊扣寧夏“強首府”戰略目標,圍繞新一輪國企改革重點,凝心聚力激發新質生產力,推動黨建與業務合心、合拍、合力,讓資產管理、產業發展和民生服務提檔、提效、提質,讓黨建與業務融合在助推高質量發展中的成效不斷顯現。
創新推行“健全機制引領帶動學、理論業務統籌提升學、調查研究躬身入局學、整合資源豐富載體學”四學聯動模式,集團黨委讓“流動微課堂”走進物業服務、零售藥店等基層一線,靈活開展“現場學習會”“一刻鐘講堂”等,在站穩政治立場中,努力尋找破解國企改革發展難題的金點子、好方法。牢牢把握深化國企改革目標任務,全面推進“黨建入章”,進一步厘清各治理主體的權責邊界,分層分類動態優化集團黨委前置研究討論重大經營管理事項清單,完善“三重一大”決策機制,全面梳理法人層級,加大“壓減”“治虧”力度,修訂完善各類規章,為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提供堅實的制度、機制保障。
聚焦資產運營、綜合檢測、物業+養老服務、保障房建設、醫療健康五大板塊,公司著力打造“一體多翼”發展模式,不斷提升發展能級。著眼新質生產力發展,不斷完善一個重點項目、一個牽頭部門、一個黨員骨干的“三個一”服務和“重點項目清單化”運行模式,提升科技研發投入力度,大力引進全自動智能化檢驗檢測設備,搭建智能化實驗平臺,加大“水、土、氣”三大類生態環境監測領域資質拓展力度,形成“設計、施工、監測”全產業鏈業務閉環,房地產測繪業務市場占有率達95%以上,全面推行“大綜檢”事業部制改革,使黨建工作根植在基層班組、崗位現場,嵌入生產經營各個環節。通過建立黨建與業務有機融合、統一謀劃、并聯思考、共同推進的“雙強目標”運行機制,銀川市金鳳區閱海萬家D區商業體、保障房建設等項目有序推進,寧夏首家大型智能共享中藥煎煮中心加速落地,銀川銀房城市綜合服務有限公司“社區+康養”項目進駐永寧縣等,成為銀川資產管理集團有限公司拓市場、提能級、強擔當的有力見證。
聚焦隊伍建設,進一步壓實國企黨組織主體責任、黨組織書記“第一責任人”職責和其他領導班子成員“一崗雙責”,全面落實“雙向進入、交叉任職”領導機制,建強“三支隊伍”。持續深化改革,推行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市場化選聘職業經理人,競聘提拔任用年輕中層干部,實施“菁英”人才培養工程,引導干部職工“科學成長”,切實營造“干事創業”濃厚氛圍。集團黨委堅持黨管人才根本原則,把人才作為發展的原動力,加大對水質監測、建筑工程檢測等業務領域高精尖缺人才引進力度,在績效分配、職稱評定、晉職晉級、表彰獎勵等方面,注重向創新成效突出的科研人員和團隊傾斜,激勵黨員干部立足崗位、錨定目標、大膽作為。柔性引進博士團隊,推動科技成果轉化、項目落地,為培育新質生產力,推動“大綜檢”業務板塊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多智力支持。
聚焦保障房地產運營管理、物業+養老等服務百姓生活領域,集團創新搭建“1+10+N”“樹型”等黨建品牌矩陣,以黨建帶群建,充分挖掘基層優勢、凝聚黨群合力,不斷激發干事創業“精氣神”,以“一盤棋”思維把被動治理變為主動服務,持續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增強企業凝聚力、提升品牌競爭力,不斷彰顯國企擔當。集團黨委所屬的銀川銀房城市綜合服務有限公司黨支部以打造“紅心管家”品牌為切入點,持續探索可推廣、可復制的“銀房居家康養”特色服務模式,打造15分鐘社區養老服務圈,服務中低收入居民4萬余戶,為290戶失能老年人和特殊困難老年人進行家床適老化改造。通過設立“樓門管家”和諧鄰里,凝聚“樓門文化”,讓服務隊伍精準匹配群眾,“一對一”回應訴求,話語更親切、人員更親民、服務更暖心,不斷把基層群眾治理“劣勢”轉化為“優勢”,將“問題”化為“點贊”,與居民一起營造和諧團結友愛大家庭,以民生服務成果檢驗黨組織戰斗力,真正實現黨建與業務一體發力、同頻共振。
以黨紀學習教育和“四強”能力作風提升年活動為抓手,結合巡視反饋問題舉一反三落實整改、“四風”問題專項整治等,堅持黨性黨風黨紀一起抓,查找廉政風險點,把紀律嚴在日常、抓在平常,以“釘釘子”精神推動制度、機制落實落地,銀川資產管理集團有限公司上下干事創業氛圍愈加濃厚,一支明紀律、敢作為、勇擔當黨員隊伍,成為助力銀川資產管理集團有限公司高質量發展的堅實根基。(中國日報寧夏記者站 胡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