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2025年湖南省兩會紅網·時刻新聞系列評之二
車到山前亟待關鍵引領,行至難處更需百倍信心。
1月14日上午9時,在湖南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省長毛偉明代表省人民政府作工作報告。
報告提到了2025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聚焦重點優勢領域”“開辟產業發展新賽道”備受關注。還強調指出,將重力開展“十大產業項目”建設,這些舉措方向都將指向“提振經濟”這一關鍵。
“提振經濟”,首先要有一個好的營商環境。只有捧牢營商“金飯碗”,賦能千商萬企,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旋律才能唱得嘹亮、唱得漂亮。
不久前,2024三湘民營企業百強榜發布,秀出湖南民營經濟整體實力。躋身十強的三一集團、長沙比亞迪汽車、藍思科技等企業,不僅是湖南的“尖子生”,更在工程機械、高新科技、新能源等領域走在世界前列。湖南連續四年坐穩全國工商聯“萬家民營企業評營商環境”全國省級十強,給在湘企業帶來真金白銀的實惠。
作為全國營商環境“優等生”,湖南憑什么?密碼或許是精誠的服務意識、精細的法治護航、精準的方式方法。
一則,營商環境服務貫穿企業全生命周期。無論是“一件事一次辦”改革,還是“一對一”全方位幫扶,湖南“有求必應、無事不擾”,為經營主體降本減負增效,讓政府服務、政策紅利直達“最后一公里”。
二則,以法治護航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秩序。《湖南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出臺后,一方面嚴格規范執法,一方面查辦壟斷和不正當競爭,體現“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
三則,借“引進來”工程壯大民營企業。“不管民企央企,來了湖南就是湘企;不管客商外商,來了湖南就是湘商”,這是湖南承諾,更是在湘企業感受。良好的營商環境、政商關系,吸引眾多企業“用腳投票”,從被動“引進來”到主動“留下來”“發展好”。
湖南的務實擔當和創新思維,盤活了投資興業的沃土。如今湖南實有經營主體和企業數量,同比均有大幅增長。
優化營商環境沒有休止符。2023年“湘商回歸”、2024年“校友回湘”的重大戰略決策,激活了湖南營商環境的滿盤棋局。
從“鄉情就是生產力”到“校友圈就是經濟圈”,從投資到“投資+引智”,照見湖南營商升級迭代的清晰路徑。情感需求和情緒價值被點燃,新動能新態勢永遠“在路上”。
也應看到,2025年國內周期性和結構性矛盾疊加,經濟運行仍然存在困難和挑戰。如何謀定發展,考驗著湖南經濟的成色與質地。
這就要求我們解決某些營商難題。如針對“內卷式”惡性競爭,要樹立企業核心價值觀,尋求差異化競爭,堅持長期主義;針對創新乏力,要“以創新穿越周期”,提升企業現代競爭力;針對內向型發展,要以經濟全球化視野,拓展外需,再拉動內需;針對政務服務水平低,要以專業、穩定、透明的服務,將“優化”體現在每個細節,從“營商”向“宜商”迭代升級。
嘹亮號角已經吹響,全新的2025全新啟航。提升湖南經濟的成色與質地,要求我們以一流營商環境,壯大經營主體,全力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以飽滿的激情、昂揚的斗志、創新的智慧,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湖南篇章。
(陳曉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