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全球南方”作為現代化的“后來者”,正在全面崛起,而長期由西方主導的全球治理結構愈發失衡,保護主義和“脫鉤斷鏈”舉措威脅著全球經濟復蘇和供應鏈穩定。中國是“全球南方”的代表,在綠色發展等方面樹立了典范?!叭蚰戏健眹抑g應在綠色發展融資、技術等方面深化合作。同時,應推動全球金融治理改革,切實促進全球南方國家綠色轉型和可持續發展。
本文為中國觀察智庫獨家約稿,轉載請注明來源:中國日報中國觀察智庫。
作者:阿爾卡貝·奧克貝(Arkebe Oqubay)
前埃塞俄比亞總理特別顧問
復旦大學講座教授
進入21世紀以來,世界經歷了多輪危機,嚴重影響了發展中經濟體和新興經濟體的危機,如2008年金融危機、2010年代中期大宗商品價格暴跌、新冠毒病大流行,以及最近的全球經濟衰退。此外,世界還面臨著嚴重的地緣政治沖突,例如烏克蘭危機導致了重大的能源和糧食安全挑戰,中東的敵對行動引發了紅海航運危機,破壞了全球價值鏈的穩定。緩慢增長和劇烈波動成為了全球經濟的新特征。包括許多非洲國家在內的低收入發展中國家受到的打擊最為嚴重,脆弱性進一步加深。
全球合作的破裂只會放大危機的規模和深度。它擴大了危害,減緩了全球復蘇,加劇了國際不平等。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和氣候變化《巴黎協定》全球承諾的勢頭嚴重受阻。這凸顯了國際合作的關鍵必要性,以及缺乏國際合作的可怕后果。
樂觀的一面是,我們看到了“全球南方”國家的崛起,也就是著名的發展經濟學家愛麗絲·阿姆斯登所說的“其他國家的崛起”。這不再是一個遙不可及、只存在于理論上的可能性,而是一個不可逆轉的現實。習近平主席在2024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上強調:“實現現代化是世界各國不可剝奪的權利?!彼粲跻七M公正合理、開放共贏、人民至上、多元包容、生態友好、和平安全的現代化?!叭蚰戏健睋碛腥蛭宸种牡娜丝冢碇?00多個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是全球經濟的推進器,其中最主要的動力來自亞洲的復興。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30%,對全球制造業的貢獻率也高達30%,對世界產生了重大影響。
再也沒有比中國更能展示光明的一面了。在過去40年里,中國使8億人擺脫了極端貧困,占全球脫貧人口總數的70%,為全人類作出了歷史性貢獻。中國堅持對外開放和深化改革,擴大制造業對外開放,促進跨境貨物服務和貿易。中國提出了一系列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推動文明對話的新倡議,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在南南關系中發揮了表率作用,表達了發展中國家的共同關切。中非合作論壇、擴大的金磚國家合作機制,以及“一帶一路”倡議,是拉動地區和世界經濟增長、架起重要地區橋梁的生動例證。
圖片來源:新華社
在經濟復蘇迫在眉睫之際,許多富裕國家對經濟全球化的承諾正在收縮。其言行擴大了全球經濟的分裂,推高了貿易壁壘,不僅損害了它們的貿易伙伴,也損害了自身。例如,美中貿易緊張局勢日益加劇,G7發達國家的許多行動違反了自由貿易原則,與推動全球經濟增長的努力背道而馳。
世界需要建立有韌性的供應鏈,但一些國家拋棄了競爭原則,而是大談“脫鉤”“去風險”(尤其是在高科技行業),大搞保護主義和戰略對抗。“在岸”“回岸”“近岸”“友岸”如今已成為時髦詞匯,然而事實證明,在一個日益相互關聯的世界里,這些說法脫離了實際,只會把問題搞復雜。美國和歐盟拿“公平競爭”或“產能過?!闭f事,對中國進口商品征收高額關稅是不合理的,也是違反國際貿易規則的,只會導致“零和”博弈和“脫鉤”;而濫用制裁可能會減緩創新步伐。只有各國本著互利共贏、命運與共的原則,攜手合作,才能實現共同利益,造福世界各國。為了共同未來和共同繁榮,不讓任何人掉隊。
從發展中國家的角度來看,中國在可再生能源、可持續交通、電動汽車和電池生產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成為全球綠色大國,是歷史上綠色發展的典范。這降低了綠色解決方案的成本,使全球綠色轉型真正成為一種可行的選擇。這也使“全球南方”在綠色發展和應對氣候變化方面成為無可爭議的領導者。
圖片來源:中國日報
有一些關鍵事項可以為所有人帶來潛在的利益,值得優先考慮。第一,把發展能力和要求相結合,為綠色發展和環境可持續發展增添動力。這可以為所有人帶來經濟利益,并使世界更安全、更美好。
第二,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加快經濟轉型面臨的重大挑戰之一是發展融資。在國家層面已經制定并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戰略和倡議機制,但這些行動仍是不夠的。迫切需要解決低收入發展中經濟體的債務負擔問題。一個可持續的解決方案是改變國際金融架構,但這需要全球合作,不改革全球治理體系就無法實現。應擴大其他發展融資方式,改革布雷頓森林體系至關重要。
第三,在世界經濟相互聯系日益緊密但動蕩不安的背景下,堅持多邊主義而不是單邊主義,堅持開放而不是保護主義,堅持多極而不是單極的世界秩序,是滿足各國共同愿望、造福人類的時代基石。
圖片來源:中國日報
本文原文發表在中國日報國際版,原標題為 "Stimulus of rise of the rest"
出品:中國日報中國觀察智庫
責編:宋平 欒瑞英
編輯:張釗
實習生萬焯燃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