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一頭連著萬家燈火,一頭連著經濟大勢,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在當前就業形勢面臨諸多挑戰的大背景下,企業主動作為,積極吸納就業,成為穩就業大局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據官方統計,2025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達1222萬人,同比增加43萬人。隨著二季度求職高峰的到來,穩就業任務更加緊迫,對崗位供給的需求也持續上升。
面對就業規模持續增長,互聯網大廠、民營企業在內的許多企業加力穩崗擴招,用實際行動緩解就業壓力。例如,騰訊宣布啟動史上最大就業計劃、滴滴宣布將追加投入20億元專項資金、百度提出未來5年再為社會培養1000萬AI人才……這些舉措,不僅是對當前就業形勢的有力回應,也為年輕人提供了更多元的成長空間和發展路徑。
更難能可貴的是,企業不僅在“招人”上下功夫,也注重人才的長線培養。百度持續開展多個AI人才培養項目,“百度之星”程序設計大賽已連續舉辦20年,累計30余萬人參賽,成為國內編程領域標桿賽事;美的集團為畢業生打造三級培養體系、三年跟蹤機制以及三層關注維度,層層護航,確保新人快速融入并穩定發展……這種“授人以漁”的培養思路,既緩解了就業壓力,也推動了人才結構優化。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4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1%,比上月下降0.1個百分點,連續兩個月下降,就業形勢總體穩定。這一成績的取得,離不開政府政策支持,也離不開企業真金白銀地“頂上去”,持續擴容崗位供給。
企業主動吸納就業,既是履行社會責任的表現,更是可持續發展的深層邏輯。人才是第一資源,穩定的就業關系到員工的歸屬感,也關系到企業自身的持續競爭力。穩住就業這個基本盤,不僅托起千家萬戶的希望,也為中國經濟注入了堅實而持久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