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加達的舞臺上,熾熱的燈光將空氣炙烤得近乎沸騰。2025年世界咖啡沖煮大賽(WBrC)的決賽現場,主持人正在宣讀比賽結果。九位入圍選手中,第三名到第九名的歸屬已經揭曉。
最終的懸念聚焦在兩位選手身上:來自印度尼西亞的Bayu Prawiro與來自中國的彭近洋。主持人即將宣布的亞軍名字,意味著另一個名字將加冕世界冠軍。
現場爆發出震耳欲聾的歡呼——印尼觀眾的吶喊聲震耳欲聾,中國粉絲的助威聲里也充滿了自豪。
決定命運的時刻到了。
“獲得亞軍的是——Bayu Prawiro!”
全場瞬間爆發出雷鳴般的歡呼——沒有遺憾,只有沸騰的喝彩。中國選手彭近洋成功問鼎2025年世界咖啡沖煮大賽冠軍寶座,成為中國大陸第二位摘得此項桂冠的咖啡師。
這一刻的勝利,是精準、激情與耐心的完美交融。在這場錙銖必較的較量中——每一克咖啡粉的重量、每一度水溫的把控、每一秒時間的拿捏都至關重要——彭近洋之所以能脫穎而出,不僅憑借爐火純青的技藝,更因他將從容的自信與獨特的咖啡哲學,傾注于每一杯作品。
被粉絲親切稱為“喬治隊長”的彭近洋,從小就是漫威美國隊長的鐵桿粉絲。這個懷揣英雄夢的大男孩,如今在咖啡的世界里,也闖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咖啡英雄”。
“現場的歡呼聲震耳欲聾,我激動得幾乎說不出話來,”34歲的冠軍賽后坦言,“多年夢想終于成真,那一刻五味雜陳。但最讓我熱淚盈眶的,是同胞們的加油聲——那是最珍貴的禮物?!?/p>
這已是彭近洋二度征戰世界咖啡沖煮大賽。早在2023年初次亮相時,他便以第五名的佳績證明實力,但這個看似不錯的成績,反而點燃了他更強烈的求勝欲。
“今年我毫無保留,”他坦言,“上次參賽還帶著幾分僥幸,這次是真的竭盡全力,問心無愧。”
備賽期間,彭近洋抓住一切間隙訓練——只要不在咖啡館或烘焙工坊,他就在各個場所見縫插針地練習。賽前一個月,他毅然帶著團隊和近500公斤設備奔赴雅加達。在當地租下公寓后,他們硬是在客廳里1:1復刻出比賽場景,展開全天候封閉訓練。
“我們甚至請當地木匠原樣打造了比賽用的操作臺,”彭近洋回憶道。
他事無巨細地考量著每個環節:比賽場館是能容納數千人的開放式空間,周邊咖啡展位的嘈雜人聲隨時可能影響沖泡效果。為此他針對性調整策略:“在嘈雜環境中,原本平衡的風味容易顯現苦澀?!眻F隊甚至搭建模擬噪音場景,幫他反復調試最佳沖泡參數。
就連比賽時的解說詞稿,他都精益求精地修改了16個版本,直到找到最完美的表達。
“隊長”與“船員”們
彭近洋的冠軍之路,始終有一群同行者。核心成員李金坤既是他的高中同窗,更是相伴多年的創業伙伴。2013年至今,兩人以“喬治隊長”為名,從貴陽到上海,攜手筑夢——開咖啡館、鉆研發酵工藝,如今已建立起百人烘焙工坊和四家門店的咖啡版圖。
七年前,這對搭檔開始轉戰各大沖煮賽事,輪流為團隊披掛上陣,至今已合力摘得多項全國冠軍頭銜?!拔覀冇肋h互為后盾,”李金坤說,“這份榮譽屬于整個團隊?!?/p>
為備戰2025年大賽,團隊量身定制了嚴密的特訓方案?!斑@不僅是一場與時間的賽跑,”李金坤解釋道,“選手需要在沖泡的同時全程解說——從咖啡豆的品種特性、風味層次到沖煮技法。這種高壓下的多任務處理,要求每個動作和每句解說都必須分毫不差。”
賽場上意外頻發本是常態。但彭近洋的團隊始終堅持一項鐵律——每場比賽后必定逐幀復盤每個細節,為下一戰積蓄經驗。李金坤至今難忘2018年的一個細節:當時初出茅廬的彭近洋,在全國選拔賽尚未啟動前,就已著手研究世錦賽的專屬配方豆?!八菚r就立誓要問鼎世界冠軍,”李金坤感慨道,“當時或許唯有他自己對此深信不疑。但七年后的2025年,他仍保持著那份赤子般的專注,執著追尋著同一個夢想。當冠軍揭曉的瞬間——我終于懂了這份堅持的分量?!?/p>
談及未來規劃,彭近洋眼中閃爍著新的光芒:他將傾力協助團隊成員備戰國際賽事,更期待能培養出中國下一位世界冠軍。而屬于他自己的新挑戰也已提上日程——以歸零心態,進軍咖啡烘焙競技的全新領域。
彭近洋始終認為,咖啡競技的價值遠非個人榮耀所能衡量,它更是撬動行業革新的關鍵支點。“備賽就像一場自我淬煉,”他目光灼灼地說道,“咖啡師們既相互較量又彼此啟迪,這種良性循環正推動著整個行業水漲船高。如今中國賽場的角逐日趨白熱化,同時我們的技藝也日益接近世界頂尖水平?!?/p>
風味傳奇
世界冠軍的光環并未讓彭近洋停下腳步。如今在他的咖啡館中,專程前來“朝圣”的咖啡愛好者終日絡繹不絕。
在小紅書平臺上,一位用戶深情分享:自2015年起,她就是彭近洋咖啡館的??汀<幢氵h行他鄉,也總能在各地咖啡館邂逅由他團隊烘焙的咖啡豆?!斑@間咖啡館承載著我太多記憶,“她動情地寫道,”十年間,每一杯都是時光的味道。”
她詳細比較了兩家門店的特色:“文昌店雖然客流密集,但飲品品質始終如一,特別是招牌特調;太平路店的環境更安靜,尤其適合悠閑地品嘗手沖咖啡,特別是非高峰時段?!?/p>
彭近洋這樣定義他的兩家咖啡館:上海店是精心打造的“風味博物館”,顧客可以在此細細品味咖啡的豐富層次;貴陽店則是親切的“日常俱樂部”,已成為當地咖啡愛好者固定的聚會據點。
目前,他正籌備在貴陽開設第二家“風味博物館”,未來還將向更多城市拓展布局。
彭近洋的奪冠恰是貴陽咖啡產業崛起的縮影。雖然本地不產咖啡豆,但這座擁有600多萬人口的城市,卻以超過3000家咖啡館的規模,培育出了中國最具活力的咖啡文化圈之一。
溫度的藝術
“咖啡中的溫度”是彭近洋本次奪冠作品的核心主題,這一創意源自他深耕烘焙與沖煮領域的多年積淀。
“我們在上海門店專門配置了紅外測溫儀,”他介紹道,“顧客能親眼見證咖啡風味隨溫度變化的奇妙過程——這正是我本次參賽方案的靈感原點。”
彭近洋對“溫度”有著獨到見解:它貫穿咖啡從種植、烘焙到沖泡的全過程?!熬瓦B咖啡館里人與人之間的溫情——比如一杯咖啡帶來的貼心服務——也是另一種形式的‘溫度’。”
最讓彭近洋癡迷的,是將一粒質樸的生豆幻化為完美咖啡的魔法之旅。從烘焙到沖煮,每個環節都蘊藏著無限可能——既是實驗創新的舞臺,也是精益求精的修行。
“這就像一場永無止境的咖啡方程式求解,”他解釋道,“每個變量都在重塑最終風味——養豆期的二氧化碳每日逸散不同,沖煮參數就得實時調整;甚至連當天氣溫濕度,都會影響咖啡的口感?!?/p>
“探索的樂趣正在于此——”他眼中閃著光,“通過無數次的試驗與調整,找出那個可以復刻的完美方程式。一杯又一杯,破解屬于咖啡的終極密碼?!?/p>
懷揣夢想奔赴雅加達,載譽歸來時已加冕世界冠軍。而那杯中的風味奧秘,依然等待著他用一杯又一杯的咖啡繼續破譯。(作者 李映雪 編譯 中國日報社貴州記者站)
原文見6月28日中國日報旗艦版9版,英文鏈接:https://enapp.chinadaily.com.cn/a/202506/28/AP685f75bfa310deb7c0a09549.html
6月28日,《中國日報》旗艦版9版版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