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晚,寧夏隆德縣人民路與文苑街交匯處南側,一座發光的牌坊門頭下,藥香與煙火氣交織。
26個攤位沿車位依次排開,懸掛著發光藥材造型彩燈,游客們手持打卡冊穿梭其中,在刮痧拔罐、香囊制作、藥膳體驗中感受著千年中醫藥文化的新“擺”位。
記者了解到,這一創新模式打破傳統夜市單一業態,將中醫藥文化與夜市經濟深度融合。夜市依托本地11家康養類門店資源,設置中醫、研學、藥膳、非遺等6大功能區,通過16個體驗點位,讓游客“一站式”感受中醫藥從治病到“治未病”的智慧。
“我們不再把藥材僅視為治病工具,而是強調防患于未然。”寧夏隆德縣葆易圣藥業有限公司經理田永強指著攤位前年輕人排起的長隊說道。他的公司創新推出的“白龍茶”成為夜市爆款——杯中分層放置黃芪、黨參、當歸等補氣血原料,底部用食品級封口膜實現茶湯分離,杯身還印有隆德文旅二維碼。“一天一杯茶,提升免疫力”的口號吸引了許多上班族,而掃碼了解旅游攻略的設計,更讓產品成為隆德文旅的移動名片。
夜市的新“擺”位,擺出的是年輕態的健康消費。寧夏國隆藥業有限公司企業法人楊玲觀察到,康養消費年輕群體顯著增長:“許多年輕人買養生產品不僅自用,還作為禮品帶給父母。”為此,夜市推出免費茶飲體驗、即泡即飲茶包等便捷服務,通過現場品鑒將體驗轉化為購買力。
22歲的游客馬淑芝坦言:“被美食吸引來,卻迷上中醫藥攤位。這種夜市風格的養生方式,讓傳統文化變得觸手可及。”
隆德縣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李永表示,夜市通過免租金、發補貼等政策吸引優質商戶,旨在打造“中醫藥+康養+夜市”融合平臺。如今,六盤山有機黃芪、山桃核手工保健品等特產通過夜市走向全國,線上復購率持續攀升。千年中醫藥借夜市新“擺”位,正成為隆德“生態文旅康養先行縣”建設中最鮮活的一味“藥引子”。(中國日報 站長 胡冬梅 攝影 馬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