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高橋花江峽谷大橋于9月28日建成通車,將兩岸通行時間從2小時壓縮至2分鐘,這是中國作為基礎設施建設強國的又一驚艷力作。
巍然屹立于北盤江上625米高空處,這座大橋是六安高速公路的關鍵控制性工程,連接貴州安順市關嶺縣和黔西南州貞豐縣兩岸。主跨1420米的橋身蜿蜒穿越以多山著稱的貴州,在這片曾被地理條件嚴重制約出行的土地上鑄就新的通途。
貴州素有“橋梁博物館”之美譽,已建和在建橋梁超過3.2萬座,在世界高橋前100名中,貴州包攬了近半數席位。花江峽谷大橋如今已成為最引人注目的地標,既滿足實際通行需求,也彰顯著當地的工程雄心。
貴州以崎嶇的地形和多雨的氣候著名,為了在這樣的條件下施工建橋,大橋在抗風設計、高空施工等領域實現多項技術突破,為全球山區橋梁建設提供了“中國方案”,貴州省交通運輸廳廳長張胤介紹道。
“例如在鋼桁梁,也就是支撐大橋橋面的主要結構的吊裝上,我們采用了智慧纜吊系統,通過北斗導航將鋼桁梁吊裝到位。”貴州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韓洪舉說。“之前需要四五十人,拿著對講機用肉眼觀測,現只需一兩個人在控制室輸入坐標,就能將誤差控制在10公分以內。”
中鐵寶橋集團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花江峽谷大橋項目經理梁軍淵介紹,再加上數字虛擬預拼裝技術在“云端搭積木”,僅用73天就完成了93個節段鋼桁梁安裝任務。還有為了對抗瞬時風力最高可達強臺風級別14級,把人從地上吹走的強風,團隊采用了“流線型鋼桁梁+中央穩定板”抗風結構,使風荷載降低30%。
“我們為什么要在看似山高谷深,雨多風大的地方建設這樣一座高橋,是因為我們對該段上下游5到10公里的區域進行了比選,結合我們的工程成本和環境保護,最終的客觀條件決定了這座橋的高度和跨度。” 貴州省交通規劃勘察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楊健說。“既讓天塹變通途,也能帶動周圍的居民發展。”
花江峽谷大橋不僅僅是一座工程的豐碑,還是未來的旅游勝地。除了建有蹦極、塔頂咖啡等橋旅配套設施項目,還能為周邊游客帶來流量帶動增收。
大橋之下的貞豐縣花江村,曾經的茶馬古道從這里經過,貴州和云南二省往來于此。如今,寧靜的村落因慕名而來的游客繁忙起來,特別是通車前一天下午。
“因為得天獨厚的仰視大橋的視角,現在游客可以說是成倍增加,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甚至還有藝術家都來到我們這里想要一睹這宏偉的工程。”貞豐縣平街鄉黨委書記張德林說。
曾因土地貧瘠導致人口外流的景象正悄然改變,越來越多年輕人選擇返鄉創業,35歲的林國權便是其中一員。他現在經營著推窗見橋的民宿,“連日來天天滿房,大家都想見證通車盛況。”
同樣的景象也發生在對岸的關嶺縣花江鎮,當地政府正在加緊拓寬道路,修建觀景臺和其他旅游設施,以應對即將到來的客流。即便在大橋開通前,每日接待游客也在1000-2000人次。
這座跨越天塹的“鋼鐵巨龍”,正為黔山秀水繪就新的發展圖景。(記者 楊軍 劉伯千 編譯 中國日報社貴州記者站)
原文見9月29日中國日報旗艦版1版主圖轉3版、國際版3版 英文鏈接:https://www.chinadaily.com.cn/a/202509/29/WS68d9bfa2a310f735438b2ca6.html
中國日報版面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