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9月29日電 近日,全球碳中和進程論壇暨《2025全球碳中和年度進展報告》發布會在北京舉行。清華大學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姜培學,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名譽主任、科技部原副部長劉燕華,墨西哥原外交部長、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原執行秘書、Onepoint5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Patricia Espinosa Cantellano,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副司長劉楊為會議致辭并共同為報告發布揭幕。清華大學碳中和研究院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研究中心主任、環境學院王燦教授介紹了報告的亮點和主要發現。發布會由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碳中和研究院院長賀克斌主持。
今年正值《巴黎協定》簽署十周年,全球氣候治理進入關鍵實施階段。這十年間,全球氣候行動風雨兼程,既見證了共識與奮進,也經歷了波折與挑戰。盡管部分發達國家出現政策反復,但中國等發展中國家堅定不移推進低碳轉型,成為全球碳中和進程的中流砥柱。《2025全球碳中和年度進展報告》由清華大學碳中和研究院聯合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經管學院、中國人民大學生態環境學院等機構研究人員在騰訊SSV及眾多專家的支持下編制。今年的報告在延續"目標-政策-行動-成效"量化指標體系的基礎上,首次系統評估全球國家自主貢獻(NDC)目標更新進展。報告重點聚焦中國"雙碳"目標提出五年來的實踐路徑與重大成就,科學論證了全球碳中和進程的總體趨勢并未因個別國家的政策倒退而改變。報告系統評價全球198個國家和地區在碳中和承諾、低碳技術、氣候投融資、國際氣候合作等方面的最新進展,為推動各國深化碳中和轉型、彌合全球行動與《巴黎協定》溫升目標的差距提供了全面、系統、客觀的信息支撐。
姜培學表示,清華大學始終把服務國家作為最高追求,堅持面向"雙碳"重大戰略需求,充分發揮多學科交叉優勢,在碳中和領域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中自覺履行使命擔當。他指出,學校通過設立碳中和研究院、建設"碳中和系統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在零碳能源、新型電力系統等關鍵技術領域取得重要突破,積極推動校園碳中和示范。他表示,本次論壇的舉辦展現了清華在推動全球氣候治理中的責任擔當,學校將繼續深化碳中和領域的前沿研究,為國家戰略和全球可持續發展貢獻清華力量。
劉燕華強調,在全球氣候治理面臨復雜挑戰的背景下,技術創新已成為實現"雙碳"目標的關鍵支撐。他指出,過去五年來,我國在可再生能源發電、新型儲能、CCUS等核心技術領域取得重要突破,全國碳市場建設也為技術創新提供了有力支撐。面對當前技術發展面臨的多重挑戰,他建議通過系統性創新,加快成熟技術的規模化應用,同時加強綠色氫能等前沿技術的研發示范。他充分肯定《2025全球碳中和年度進展報告》對技術創新與部署進展的持續關注,指出該報告為研判全球低碳技術發展趨勢提供了重要依據。
Patricia Espinosa Cantellano表示,本次全球碳中和進程論壇為即將到來的COP30氣候大會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交流平臺,并高度肯定了《2025全球碳中和年度進展報告》的學術價值與現實意義。她指出,在全球南方國家即將成為未來幾十年排放增長主要來源的背景下,報告提出的四維度評估框架為彌合實施差距提供了重要工具。展望COP30,她期待報告成果能為大會強化多邊主義、推動《巴黎協定》落實提供有力支撐。她對清華大學研究團隊兼具學術嚴謹與務實導向的工作風格表示肯定,認為這類氣候研究既強化使命,也增強希望。
《2025全球碳中和年度進展報告》領銜作者王燦介紹了該報告的亮點和主要發現。今年的報告延續"目標-政策-行動-成效"量化指標體系,通過包含217項細分指標的綜合數據庫和10個模型評估方法學體系,系統評價全球198個國家和地區在碳中和承諾、低碳技術、氣候投融資等方面的進程。報告重點分析了各國更新的國家自主貢獻(NDC)目標,深入評估技術部署、資金缺口和國際合作壁壘等關鍵議題,持續追蹤碳中和實際進展與執行差距。
報告指出,全球碳中和進程呈現出"目標深化"與"技術創新"構成前進推力,但"氣候資金"與"國際合作"滯后的結構性失衡。2025年,全球絕大多數國家已提出碳中和目標,可再生能源電力裝機有望實現2030年三倍目標,但清潔氫、CCUS等關鍵技術部署嚴重滯后。全球氣候資金缺口持續擴大,發展中國家獲得的資金支持與其實際需求相比仍存在顯著差距。實現全球碳中和亟需破解技術與資金瓶頸,通過強化NDC力度、消除不利的單邊措施、改革金融架構等措施,加速行動從"承諾"邁向"落實"。
發布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理事長、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名譽院長王金南,國務院原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主席趙華林,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原副行長、世界銀行原副行長祝憲分別就中國碳市場進展、企業工業園區行動進展、全球氣候變化治理中新興市場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的立場和視角等話題作特邀主旨報告,并對即將到來的COP30以及國家自主貢獻的更新進行了展望。
專題報告環節,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主任巢清塵,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委員王志軒,中國循環經濟協會會長朱黎陽,克萊恩斯歐洲環保協會(英國)北京代表處氣候能源專家Huw Slater,騰訊可持續社會價值副總裁許浩就中國氣候風險及韌性建設探索、電力行業挑戰與進展、中國發展循環經濟助力碳中和的實踐與成效、歐洲碳中和實踐、騰訊在前沿低碳技術領域的探索與實踐等話題展開了深入探討,并對全球碳中和轉型的關鍵技術路徑和政策方向進行了前瞻性分析。報告環節由《2025全球碳中和年度進展報告》領銜作者、清華大學碳中和研究院研究員、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教授蔡聞佳主持。
賀克斌在總結發言中表示,本次論壇匯聚了來自政產學研各界的智慧,通過深入探討全球氣候治理與中國實踐,展現了應對氣候變化的集體決心與行動力。他強調,碳中和轉型是一場需要全球協力、代際傳承的系統性變革,今天的對話為中國參與全球氣候治理提供了新思路。他特別指出,即將到來的COP30是全球氣候行動的重要節點,中國在"雙碳"目標下的實踐將為世界注入確定性力量。他表示,清華大學將持續深化碳中和領域的研究與合作,為推動全球氣候治理進程貢獻中國智慧,與各方攜手助力全球氣候行動逆風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