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10月10日電 10月3日至5日,福建京劇院在福州鳳凰劇院成功舉辦"海上生明月 兩岸共此時"系列演出。三場演出各具特色,匯聚全國多地京劇名家與優秀青年演員,吸引大批戲迷前來觀賞,現場掌聲不斷,氣氛熱烈,成為中秋國慶期間一道亮麗的文化風景。
10月3日晚,名家版《四郎探母》作為本次活動的開幕大戲隆重上演。該劇情節曲折動人,唱腔韻味悠長,行當豐富,是京劇舞臺上久演不衰的經典。本次演出由多位梅花獎獲得者聯袂出演,每位藝術家的表演均展現出深厚的藝術功底與人物塑造力。《坐宮》一折中,臺灣梅派名家魏海敏飾演的鐵鏡公主儀態端莊、嗓音清亮,將公主的機智與深情拿捏得恰到好處。她與張軍強飾演的楊四郎對唱時,情緒層層推進,引得觀眾連連叫好。
10月4日的"青年演員折子戲專場"中,兩岸優秀青年演員獻上《掛畫》《望兒樓》《十八羅漢收大鵬》等經典京劇劇目。
10月5日晚的"海上生明月 兩岸共此時"戲曲名家名段演唱會作為壓軸演出,匯聚兩岸多地榮獲"梅花獎"的八位表演藝術家,陣容璀璨,流派紛呈。魏海敏帶來的《西施》選段"西施女生長在苧蘿村里",唱腔婉轉纏綿,盡顯梅派藝術的典雅風范;中國戲劇梅花獎二度梅獲得者朱世慧演繹《徐九經升官記》中的"當官難",幽默詼諧,收放自如。
在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廳的指導支持下,演唱會同時舉辦了"閩臺京劇藝術團"成立揭牌儀式,旨在構建長期穩定的交流機制,促進兩岸戲曲的共同繁榮與發展,將更多的精彩演出帶給兩岸觀眾。
福建京劇院孫勁梅院長表示,福建與臺灣一水相隔,文脈相承,國粹京劇更是兩地同胞共同珍視的文化瑰寶。閩臺中秋演出活動已持續開展多年,福建京劇院在未來將持續以京劇為橋梁,與臺灣藝術團體及藝術家深化合作,通過人才互動、展演交流等形式,共同推動京劇藝術的傳承與創新,讓傳統戲曲在兩岸之間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