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10月11日電 電影《志愿軍:浴血和平》自上映至今,累計票房已突破5億,累計觀影人次已突破1307.6萬。在剛剛過去的國慶檔期中,不僅票房穩居檔期榜首,觀影人次也摘得桂冠,多人觀影比例大幅超均值,作為檔期內的頭部影片,電影持續收獲業內認可及觀眾好評,被不少觀眾稱贊為"系列最佳"、"中國人自己的英雄史詩"。
該片自上映后口碑持續獲贊,貓眼開分9.7,淘票票開分9.6,豆瓣開分7.4。無論是英雄事跡帶來的心靈震撼,還是細膩情感引發的強烈共鳴,亦或是對真實歷史的還原以及群像人物的塑造,都成為觀眾熱議的焦點。作為《志愿軍》三部曲系列的終章,電影在完成度、情感濃度和歷史意義上均達到了新高。清華大學教授、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尹鴻表示,影片結尾通過老年李曉的視角,讓觀眾見證了志愿軍烈士遺骸歸國的場景。這一極具儀式感的處理,既是對志愿軍的崇高致敬,也是"不忘歷史、珍愛和平"的堅定誓言。
作為戰爭片,《志愿軍》三部曲無疑是特別的,它以宏大架構全景式展現了抗美援朝作戰的完整歷程,其時間跨度和戰線維度均是空前的,而《志愿軍:浴血和平》在承襲前作厚重歷史質感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了敘事的縱深和細節的真實性,在歷史還原上實現了多維度突破。電影將敘事視野拓寬至談判桌、中立區、作戰后方等多條戰線,除了廣為人知的"邊打邊談"主線,更展現了細菌戰、鐵道兵、坦克學校等鮮為人知的歷史細節,還原了一個個有血有肉的真實英雄形象,極大豐富了戰爭片的敘事格局和內涵,這份來之不易的和平,離不開每一條戰線、每一個戰士的努力。軍事科學院原軍事歷史研究部少將副部長肖裕聲表示,影片通過雙線敘事,將戰場拼殺與談判桌博弈交織呈現,這些細節無不體現出影片對歷史真實與藝術理想的執著追求,讓觀眾身臨其境地感受到志愿軍拼得"山河無恙、家國安寧"的赤子之心和家國大愛。清華大學教授、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尹鴻也表示,影片參考大量歷史文獻,高度還原了板門店談判的真實空間環境,細致呈現了多次談判過程,立體地構筑出抗美援朝的歷史圖景,也形成人物命運與時代格局交織的敘事張力,這種以人性化的敘事贏得更廣泛的國際共鳴,從而提升中國故事在全球影像格局中的影響力的敘事模式,正是未來中國歷史題材創作可借鑒的方向。
除了敘事突破以及對歷史的還原,影片也開創性地將鏡頭對準了那些無名戰士,生動描繪了有血有肉的英雄群像。李曉、林月明、黃繼光、姚慶祥......每一個角色都血肉豐滿,有完整的弧光。
電影《志愿軍:浴血和平》由中國電影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領銜出品,,由陳凱歌執導,目前正在全國熱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