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10月16日電(記者 姚宇馨)10月15日,在北京聯(lián)合大學舉辦的紀念臺灣光復80周年之法理與學理研討會上,多位與會專家指出,個別勢力拋出的“臺灣地位未定論”背離史實與法理,是對二戰(zhàn)后國際秩序的挑戰(zhàn)。
與會專家表示,202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暨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也是臺灣光復80周年。1943 年,中美英三國簽署了《開羅宣言》,相關內容后來也得到蘇聯(lián)認可和肯定。《宣言》明確指出:“三國之宗旨,在剝奪日本自從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開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奪得或占領之一切島嶼;在使日本所竊取于中國之領土,例如東北四省、臺灣、澎湖群島等,歸還中華民國。”
1945年7月中美英三國發(fā)表《波茨坦公告》,不僅重申了《開羅宣言》的內容,更將其中的意向聲明轉化為具有強制執(zhí)行力的國際義務。同年9月,日本在其簽署的《日本投降書》中承諾:“天皇、日本國政府及其后繼者承允忠實履行波茨坦宣言之條款。”這意味著日本正式接受了包括臺灣歸還中國在內的《開羅宣言》內容。至此,《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日本投降書》三者共同構成了臺灣回歸中國的完整法理鏈條,具有無可辯駁的法律效力。
北京聯(lián)合大學臺灣研究院院長李振廣表示,臺灣光復是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重要勝利成果,任何人都無權凌駕于二戰(zhàn)時期的《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等具有國際法效力的文件之上,無權凌駕于臺灣已經(jīng)回歸中國的歷史事實之上
香港中評智庫基金會主席楊流昌認為,美方個別勢力炒作“臺灣地位未定”,實質是企圖顛覆以聯(lián)合國為核心的多邊體系,為“強權即公理”的叢林法則招魂。
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副所長汪曙申強調,臺灣回歸中國是二戰(zhàn)勝利成果和戰(zhàn)后國際秩序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舊金山和約”是美政府與其附庸國家進行對日單獨媾和的產(chǎn)物,將大多數(shù)對日作戰(zhàn)國家尤其是中蘇主要對日作戰(zhàn)國家排斥在外,違反了二戰(zhàn)期間和戰(zhàn)后的一系列重要國際協(xié)定,違背了盟國各國對日處理要一致的原則。中國政府一直聲明該和約是非法的、無效的。“臺灣地位未定論”將“舊金山和約”作為謬論的源頭,完全違反了國際法、國際秩序和國際正義。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世界和平與安全研究所所長朱中博批評個別大國對國際法合則用、不合則棄的惡劣作法。他強調,中美三個聯(lián)合公報的中英文版都是雙方明確認可的,中文版的權威性、嚴肅性是樹立起來的,決不允許某些勢力去曲解中美雙方共同、嚴肅認可的文本文字,把政治承諾當文字游戲玩。
與會專家一致認為,紀念臺灣光復80周年,不僅是回望歷史,更是重申國際法理正義,無論是過去還是未來,都不會有“臺灣地位未定論”的生存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