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臨床療效評價三十年學術大會"于近日在河北省易縣狼牙山順利召開。"中藥安慰劑研制關鍵技術"成果由天津中醫藥大學聯合現代中醫藥海河實驗室、天津現代創新中藥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完成。
中藥安慰劑作為臨床試驗中關鍵的對照制劑,長期以來受制于顏色、氣味、味道等多維感官仿真的技術瓶頸。其制備過程中存在"顏色破盲的毫厘之差、氣味破盲的特異之困、味道破盲的層次之惑"三大核心難題,嚴重制約了臨床試驗的質量提升。因此,研發高仿真的中藥安慰劑,是推動中藥臨床研究高質量實施的主要任務,也是需要改善的關鍵基礎性技術難題,具有重要的現實必要性與緊迫性。
在張伯禮院士和姚晨教授的指導下,由張俊華教授組織專家組進行技術攻關,歷時五年,取得階段性重要成果,形成了數智驅動的研制體系和平臺。項目團隊融合圖像識別、機器自感知與人工智能技術,構建了完整的感官模擬與配方預測系統,具體創新點包括:運用機器視覺實現顏色精準擬合,實現色澤重現數字化;利用嗅覺與味覺客觀解析技術,識別關鍵成分,構建高擬合度的感官仿真模型;形成了人為盲法和仿生相結合的數據化評價方法;研發多源數據融合的配方智能預測平臺,實現配比實時預測,相似度通過率達95%以上。該技術已通過成果鑒定,填補了中藥安慰劑在多維度感官模擬領域的空白,是人工智能在中醫藥領域成功應用的又一個成功案例。
目前,該技術已與多家制藥企業開展合作,在顆粒劑、膠囊、片劑等多種劑型的新藥臨床試驗、真實世界研究及大品種二次開發中成功應用,顯著提升了盲法實施質量與可靠性。未來,研發團隊將進一步推動"研發-制備-評估-服務"全鏈條技術應用,完善相關制度規范,為中藥臨床試驗提供技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