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6萬元創業啟動資金到20萬元免息貸款,人社部門的‘及時雨’讓我的‘禾苗’真正插上了翅膀。”寧夏中衛禾翼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任曉彬談及創業歷程,對政策扶持充滿感激。
創業初期,資金短缺曾讓他一籌莫展。2018年,通過人社部門創業政策宣傳,他成功申請到6萬元創業貸款。2019年,人社部門主動為其發放1萬元大學生創業補貼。2021年,為破解融資難題,他再次獲得20萬元三年免息創業擔保貸款。政策“組合拳”不僅緩解了資金壓力,也堅定了他深耕農業科技的信心。
如今,公司業務已覆蓋中衛及周邊地區,通過無人機統防統治、農業物聯網技術推廣,累計服務農戶超千戶,帶動20余人就業,成為當地智慧農業的標桿企業。
記者了解到,寧夏人社廳聚焦市場主體培育與就業容量拓展。通過政策扶持、金融支持、平臺搭建等多元舉措,激活創業創新活力,拓寬青年就業渠道,大力實施青年就業見習崗位募集計劃,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積累實踐經驗、增強就業能力。
作為中衛市規模最大的律師事務所,鳴鐘律所自1981年成立以來,依托深厚的行業積淀,成為中衛市就業見習示范單位,為法學專業青年提供“理論+實踐”的成長平臺。
“見習不僅讓我積累了法律實務經驗,更讓我明確了職業方向。”在寧夏鳴鐘律師事務所見習的律師助理高瑜說道。2024年9月,這位西南政法大學法學專業畢業生通過中衛市就業見習項目入職該所,開啟了從“校園”到“職場”的過渡。
見習期間,高瑜已協助處理合同糾紛案件5起,獨立完成法律文書12份,成長迅速。“我們這邊從以前10月1號之前的是2030元,之后2235元。企業再另外再給予1000塊錢。他現在到企業去見習,后續的話,見習單位工作得好,就會繼續留在那個企業。”中衛市就業創業和人才服務中心副主任王金華介紹見習生工資情況。
寧夏各級人社部門為每名見習青年按照不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發放生活補貼,并購買人社意外傷害保險。同時,寧夏人社廳還不斷完善見習管理制度,強化對見習單位的指導與監督,確保見習人員能夠在安全、規范的環境中得到鍛煉和成長。
從“創業新手”到“行業先鋒”,從“見習新人”到“職場骨干”,寧夏人社繪就了就業創業“雙向奔赴”的生動圖景。未來將持續優化創業扶持政策,擴大見習崗位供給,讓更多青年在這片熱土上實現人生價值。(中國日報寧夏記者站 胡冬梅 圖片 何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