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10月30日電(記者 歐陽詩嘉) 10月30日,《世界開放報告2025》媒體吹風會在北京召開。會議邀請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廖凡和虹橋國際經濟論壇研究中心主要負責人王雪坤就該報告的主要內容、特色、亮點和即將舉辦的《世界開放報告2025》發布暨國際研討會做了主動發布。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劉仕國主持吹風會。
《世界開放報告》是虹橋國際經濟論壇的旗艦報告,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和虹橋國際經濟論壇研究中心共同主持撰寫,在2021年成功首發,至今已歷時五年。第八屆虹橋論壇將繼續舉辦《世界開放報告》發布暨國際研討會,發布《世界開放報告2025》和最新世界開放指數。
廖凡指出,新一年《報告》進一步提升編寫的完善性、視角的精準性和洞察的深刻性,全景展示最新的世界開放形勢和各國開放進退,旨在進一步凝聚開放共識,推動世界共同開放。
根據王雪坤的介紹,《世界開放報告2025》共十二章,內容分為三部分:世界開放態勢、世界開放熱點議題、世界開放成功實踐。
第一部分聚焦世界開放態勢,包括第1-3章,測度2024年世界開放指數,首次發布1990—2007年世界開放指數數值,全景呈現1990年以來世界開放的總體走勢,重點分析2024年以來的世界開放大勢,深入探討全球善治提升合意開放水平的機制。
第二部分聚焦世界開放熱點議題,包括第4-10章,深入剖析自由貿易同保護主義之間的角力、跨境數據流動對協作式人工智能和數字貿易的支持、全球投資便利化發展、構建高效可持續的全球產供鏈價值鏈、擴大開放助力全球南方工業化進程、全球綠色開放發展新趨勢、全球開放合作與經濟安全等。
第三部分反映世界開放成功實踐,包括第11-12章,聚焦中國的開放實踐,包括推動“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進博會與全球共享發展機遇、努力建設更高水平自貿試驗區、推動完善全球經濟治理,全景展現新時代中國開放的務實舉措和顯著成就。
廖凡認為,與去年相比,《世界開放報告2025》有很多新的亮點與特色。
一是國際影響力更強。今年《報告》實現兩大突破。其一,首次邀請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主持撰寫專章,引入全球前沿思想,顯著提升了報告的分析深度與品牌公信力。其二,同聯合國工發組織團隊建立機制性合作,由其協助編寫專章,實現了國際知識儲備與中國開放見解的優勢互補。這一模式增強了《報告》的中立性、客觀性與全球代表性,使其政策建議更易凝聚國際共識,充分彰顯了其作為國際公共知識產品的核心價值。
二是研究維度與數據基礎更加多元、堅實。一方面,團隊將開放指數的測度時間序列回溯至1990年,使時間跨度從17年擴展至35年,為分析全球開放態勢的長期演變規律提供了更堅實的數據支撐。另一方面,《報告》在保持時效性的同時,首次引入跨國公司視角分析開放實踐,使研究維度更加多元立體,顯著提升了《報告》的深度與說服力。
三是觀察議題更加前沿。《報告》以前瞻視野聚焦多項前沿議題,包括數據跨境流動、全球綠色開放發展、全球產供鏈價值鏈演進、開放助力全球南方工業化等。《報告》不僅系統梳理了全球在數據合規流通等領域的實踐,也深入分析了金磚國家及新興經濟體如何通過合作推動工業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并展現了中國通過產能合作與技術共享為全球南方工業化提供的“中國機遇”與清晰路徑。
四是時代價值更加凸顯。《報告》特別設立獨立專章,深入探討了全球治理與國家開放水平的內在聯系。該章節系統解析了全球治理影響國家開放水平的核心機理,并探索通過推動全球善治來提升開放水平的實踐路徑,為國際社會平衡國家利益與全球共同福祉提供了富有建設性的新思路。
王雪坤介紹,在總結以往成功經驗的基礎之上,第八屆虹橋論壇將繼續舉辦《世界開放報告》發布暨國際研討會,發布《世界開放報告2025》和世界開放指數。會議將于11月5日下午舉辦,包括嘉賓致辭、《報告》發布、企業看開放、專家論開放四個環節。國內外政、學、商知名人士將齊聚一堂,圍繞世界開放最新熱點、中國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系列舉措與成就等深入研討,為推進經濟全球化正向演進建言獻策,為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貢獻中國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