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中國日報網發表聯合國糧農組織總干事屈冬玉署名文章《立足傳統、賦能未來:從農業文化遺產中汲取氣候適應智慧》。全文如下:
十八世紀,西班牙加那利群島最東端的蘭薩羅特島遭遇一連串的火山噴發,良田沃土被黑色的火山灰覆蓋,變成不毛之地。面對無情天災,當地農民沒有放棄家園,他們因地制宜,在火山礫石中鑿出深淺不一的凹坑,保護作物免受海風侵襲,又鋪上細密的火山灰層,保留每一滴珍貴的水分,反哺土壤肥力。數百年后的今天,同樣的智慧仍在滋養著蘭薩羅特島的葡萄種植業:雖為歐洲最干旱的地區之一,卻依然能以最少的灌溉量產出飽滿的果實,彰顯傳統知識在增強氣候韌性方面的巨大潛力。
蘭薩羅特島的故事絕非孤例。放眼全球,無數社區在與嚴酷自然環境的長期博弈中,探索發展出了類似的農業系統 — 這些誕生于困境的創新實踐,歷經數百乃至數千年風霜傳承至今。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糧農組織)將其中102個認定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系統。在全球各國競相尋求氣候解決方案的當下,這些傳統農業遺產觸手可及,卻常被忽視。從錯落有致的梯田,到碧波蕩漾的漁場,再到生機勃勃的農林復合景觀,古老的農耕實踐充分表明:真正的氣候適應能力深深植根于世代相傳的知識體系之中。那些在保護生物多樣性、維護土地永續利用方面積淀數百年乃至上千年的樸素智慧,蘊含著任何單一高科技手段都無法替代的力量。回望歷史傳承,是我們確保未來世界適應氣候變化的必經之路。
墨西哥城霍奇米爾科地區的古老浮動田園“奇南帕”便是教科書般的范例。一千多年來,當地農民在淺淺的湖床上壘土造田,精心培育多樣化作物,在水土交融的獨特環境中年復一年收獲豐盈。田地之間縱橫交錯的水道,不僅是水生生物的家園,更是抵御洪澇的天然屏障;在為周邊社區源源不斷提供糧食保障的同時,催生了蓬勃發展的生態旅游經濟。這一系統歷經千年演進而生機不減,在全球人口最稠密的特大都會地區頑強生長,即便城市化浪潮洶涌澎湃、氣候危機步步緊逼,韌性卻歷久彌堅。奇南帕系統的奇跡表明:農業文化遺產絕非歷史博物館中的標本,而是能夠保障糧食安全、改善民生福祉、守護生態環境的動態創新典范。
在中國北方,延續超過7500年的敖漢旱作農業系統講述著另一個堅韌與智慧的故事。這里水貴如油,當地農民卻在極度缺水的大地上創造了農業奇跡:他們開展作物輪作,以固氮覆蓋作物滋養土地;他們種下成排的喬木和高稈草本植物,構筑起一道道綠色長城,抵御風沙侵蝕;他們更發明了精準灌溉技術,讓每一滴水都物盡其用,甚至還“訓練”作物學會節水。這套看似簡樸、實則精妙的組合拳,不僅在極端環境中守住了飯碗、穩住了生計,更讓土壤保持健康、生物多樣性得以延續。在全球水資源危機日益加劇的今天,敖漢旱作系統用七千多年的實踐經驗告訴世界:傳統農業智慧完全能夠以有限水資源,創造無限可能,并在漫長的時光隧道中始終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從蘭薩羅特島的火山灰葡萄園,到墨西哥城的千年浮田,再到中國北方的旱作良田,這些系統的成功向我們揭示一個道理:作為先輩智慧結晶的農業傳統,已經為我們謀劃未來奠定了資源儲備。然而,僅有贊譽和認可遠遠不夠。如果缺乏有效的監測機制和持續的資源投入,這些寶貴的實踐就可能陷入“盛名之下,難以為繼”的困境。要讓農業文化遺產將“榮譽光環”變成“賦能源泉”,我們亟需構建一套科學嚴謹的評估框架,系統量化這些遺產在保護生物多樣性、保障糧食安全、促進可持續發展、增強氣候適應能力等方面的實際貢獻。
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系統計劃與糧農組織《農業部門生物多樣性主流化戰略》、《氣候變化戰略》、《科學與創新戰略》環環相扣、同頻共振。該計劃更是糧農組織《2022-2031年戰略框架》的重要支柱之一,而《戰略框架》的核心目標正是實現“四個更好”宏偉愿景:更好生產、更好營養、更好環境、更好生活,不讓任何人掉隊。
糧農組織正與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系統參與國攜手并肩,共同打磨評估成果的工具箱,提高公眾對農業文化遺產系統的認識,并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建設。只要支持到位,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系統計劃完全可以實現華麗轉身,從單純的文化保護工程,升級為氣候韌性建設的解決方案,進而雄辯地證明:農業文化遺產不僅值得保護的歷史珍寶,更是打造未來命運共同體的利器。
本月底,我們將迎來這一歷史性機遇窗口。10月31日,糧農組織將在慶祝成立80周年華誕的喜慶氣氛中,認定來自14個國家的28個新增農業文化遺產系統。至此,全球農業文化遺產系統總數將達到102個。每一次認定都是一座里程碑,但真正決定成敗的不是授牌儀式上的掌聲,而是授牌之后的行動:這些新晉遺產系統能否在投資護航、政策扶持下,真正成長為探索氣候韌性、保障糧食安全的動態實驗平臺?答案是肯定的,農業文化遺產不僅僅是對先輩智慧經驗的致敬,更是在氣候變化加劇大趨勢下,捍衛全球糧食安全的戰略基石。
為慶祝糧農組織成立80周年華誕,我們將正式向全球公眾打開糧食農業博物館及網絡的大門,進一步加深糧食、文化與傳統之間的聯系,賡續人類農業糧食文明的傳承。通過這一創新平臺,糧農組織將激活各國各方的參與熱情,凝聚廣大成員、合作伙伴和青年群體的無窮力量,同時為世界奉上一場匯聚全球多樣美食和農業傳統的文化盛宴。這是傳播糧農組織崇高使命的全新方式,通過知識科普、文化交流和創新展示,與全球受眾心手相連,攜手構建沒有饑餓、沒有營養不良的美好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