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2日,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中國公共外交協會聯合主辦“中國‘十五五’:全面深化改革與高質量發展——第91次中國改革國際論壇”。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理事長張軍擴在全體大會發言。
很高興參加第91次中國改革國際研討會。衷心祝賀中改院34歲生日,也祝賀遲院長。我圍繞“十五五”擴內需問題與大家交流兩點看法。
一、消費需求潛力的有效釋放需要更加突出結構性對策。
毫無疑問,能否有效釋放內需潛力特別是有效擴大消費需求,對于“十五五”期間經濟能否實現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具有關鍵且基礎性作用。導致現階段我國居民消費需求不足的深層原因,既有短期外部因素沖擊及市場波動性原因,更有中長期結構性原因。所謂中長期結構性原因,主要是我國居民消費率長期偏低問題。
我國居民消費率長期偏低,有歷史文化傳統等方面的原因,但最為主要的,還是社會保障相對不足、居民預期不穩、消費信心不強問題。長期以來城鄉居民受住房、醫療、養老、子女教育等,形成了比較強的節儉意識和儲蓄動機。現在住房問題可能有所緩解,但其他幾個方面的壓力猶存。因此,解決消費率結構性偏低的關鍵,是要大力度顯著提高社會保障水平,使居民形成長期穩定的安全保障意識。而服務性消費不足,則既與保障水平和消費能力不足有關,更與服務供給側能力不足、面臨不少短板弱項有關。
基于以上認識,“十五五”充分有效釋放居民消費需求潛力需要標本兼治,更加突出結構性對策。一是逆周期性鼓勵消費政策,要在總量不減、持續用力的前提下,不斷優化商品性消費的支持范圍和結構,并以更大力度支持服務性消費,特別是要針對群眾急難愁盼的教育、醫療、養老、生育等方面問題,通過加大補貼力度,提振消費意愿,增強消費能力。二是要適應我國發展階段和水平變化需要,以較大力度提高低收入人群的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水平,有效提升我國居民的安全保障預期和消費信心。三是加大供給側政策力度,要通過減少準入限制、優化監管政策、加大國內標準、品牌、環境建設力度等舉措,擴大優質服務供給,特別是要針對國內急需而供給難以滿足的服務消費領域,加大對內放開和對外開放力度,盡快通過市場力量引入優質服務供給資源更好滿足需求。
二、投資需求空間依然不小,也需要通過體制和政策創新來支持。
“十五五”期間充分釋放和擴大有效投資,有兩個關鍵著力點,一是要加快形成房地產發展新模式,促進房地產投資止跌回穩。二是要大力提振民間投資和外商投資。
實際上,在房地產大規模擴張結束之后,如何推動形成房地產發展新模式、從而順利實現房地產發展模式的新舊轉換,是各國現代化過程都會面臨的一個問題。妥善處理好這個問題,既關乎當前經濟的穩定回升,也關乎今后一個時期經濟的穩定增長。
隨著發展階段的變化,雖然過去那種以解決住房短缺為特征的大規模甚至粗放式房地產投資擴張時代已經結束,但以解決住房“好不好”為主的投資和消費需求依然很大,這既包括居民對更高品質住房的調換需求,也包括對老舊樓房、老舊小區的升級改造。問題在于,這些方面投資需求雖然不小,但卻很難通過過去那種簡單的房地產開發模式來實現,更不會再有土地財政那種激勵機制。充分釋放這些投資潛力,需要根據國內外成功經驗和做法,結合我國具體情況進行創新探索,關鍵是要協調和平衡好各相關方的利益關系,厘清不同主體的責權利,充分發揮好政府、企業、業主、社會等各方的作用和積極性。
關于民間投資和外商投資。促進民間投資和外商投資,除需通過持續的擴大內需政策來加以應對外,非常重要的一點,還是需要通過深化改革、擴大開放,進一步改善營商環境,穩定和提升企業預期和信心。特別是,要進一步加大非經濟政策與宏觀經濟政策的一致性評估和協調,避免一些正確的政策由于在執行過程中的形式主義或層次加碼而對正常的經濟社會生活形成干擾。
另外,在對外資開放方面,近年來我國已經全面取消制造業外資準入限制,在服務業開放方面也采取多項措施,力度越來越大。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國內相關改革還存在不少差距,限制了開放政策作用的充分發揮。因此,“十五五”期間,要在進一步提升開放水平、擴大開放領域的同時,按照中央要求,通過“邊境后”改革的深化,充分發揮開放政策對吸引和穩定外商投資的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