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11月9日上海電 (記者鄭伊然 鐘南 張晨旭)11月9日,中國日報社在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正式啟動“共享大市場·出口中國”“購在中國”國際傳播行動。
該行動旨在進一步向世界展示中國超大規模市場的蓬勃生機與活力,吸引各方以出口為引擎,拓展對華合作領域,提升合作層次;同時,向世界展示中國的精品購物、精致美食、精彩旅游和精美展演,讓各國人士在華享受國際消費新體驗。
商務部副部長盛秋平與中國日報社副總編輯劉偉玲等共同啟動該行動。中國國際進口博覽局黨委書記、副局長吳政平,中國日報社新媒體中心主任柯榮誼代表各自機構簽署國際傳播合作備忘錄。
劉偉玲表示,中國日報社將加強立體傳播,講好“出口中國”“購在中國”的生動故事;建設英文電子智慧平臺,打造“出口中國”“購在中國”對外新窗口;舉辦新時代大講堂、中外CEO對話會、微觀中國行和推介會等一系列國際交流活動,搭建中外對話與合作新橋梁。
上海美國商會會長鄭藝(Eric Zheng)分享“出口中國”故事。他表示,“我們都熟悉大豆、飛機、大型科技產品和藥品等支撐美中貿易關系的商品。此外,還有許多特色產品長期以來為這種伙伴關系作出貢獻。”這些產品包括威斯康星州人參、優質寵物食品和營養產品、美國干草和苜蓿以及美國葡萄酒——每種產品在中國消費格局中都有獨特且不斷增長的市場。
拜耳中國與日本公共與政府事務及可持續發展高級總監陶詩騰(Torsten Bielig)表示,“購在中國”是一個了不起的項目,因為越來越多的外國游客在中國消費。最近中國對許多國家實施和擴大免簽證政策,帶來了大量外國游客,他們現在可以親身體驗中國奇跡和大國之美,包括現代化和數字化的快速發展,并以實惠的價格享受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他說:“通過新的退稅政策,這些游客可以把這些產品帶回家,向家人和朋友展示中國產品的優勢。這項政策還將增加消費,促進中國經濟的發展。我認為這是一種雙贏的局面。”
中國已經連續16年成為全球第二大進口市場,2024年進口總額為18.4萬億元。同時,今年4月以來,中國離境退稅政策不斷優化,便利化服務舉措持續升級,有效激發境外旅客入境消費活力。國家稅務總局數據顯示,相關政策措施實施以來,辦理離境退稅人數明顯增加,退稅金額顯著增長。今年1—9月,辦理離境退稅境外旅客人數同比增長229.8%,退稅金額同比增長97.4%。
中國日報外籍記者小石(Rochelle Beiersdorfer)結合自身經歷講述“購在中國”故事。她說:“對于許多外國游客來說,在中國購物不僅是消費,也是一次沉浸式的文化交流。從熊貓紀念品和玉手鐲,到體現中國創造力的尖端技術,都是將傳統與現代創新融為一體。”
保樂力加全球市場執行副總裁吉爾·博埃爾特表示,由于其規模、創新能力和日益成熟的消費者,中國是該集團投資組合戰略的核心。“中國繼續作為我們最大、最可靠的出口市場之一,并將進一步成為我們長期增長的關鍵驅動力。”
泰佩思琦首席增長官兼國際總裁桑迪普·塞斯表示,“出口中國”“購在中國”等這些舉措與公司在中國的發展戰略相一致,突顯了中國作為一個充滿活力的消費市場和全球增長的重要驅動力的關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