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11月9日電 題:新華社經濟隨筆:從八屆進博會看中國經濟大海浩蕩奔涌
新華社記者安蓓、張曉潔、王默玲
黃浦江畔,一年一度的“東方之約”步入第八個年頭。
此刻的中國,歷史剛剛翻開新的篇章。半個多月前,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勝利召開,“十五五”發展藍圖著墨起筆。一個多月后,海南自由貿易港即將啟動全島封關,中國高水平對外開放又將掀起新的高潮。
“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個小池塘。”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發表主旨演講,以大海為喻,深刻闡釋中國經濟。
八屆盛會,在這里,世界見證中國經濟大海波瀾壯闊、浩蕩奔涌。
前七屆進博會累計吸引境外參展商2.3萬家次,意向成交額超5000億美元。今年進博會上,4108家境外企業參展,展覽面積超過43萬平方米,均創歷史新高。
數據背后,是中國大市場不斷增長、持續升級。
2024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超過48萬億元,今年有望突破50萬億元。2021年至2024年,內需對中國經濟增長平均貢獻率達86.8%,其中最終消費支出平均貢獻率為59.9%。未來五年,中國居民消費率將明顯提高,內需拉動經濟增長主動力作用持續增強。
“中國市場足夠大、足夠開放,是我們充滿信心要深耕的市場。”從農牧食品,到供應鏈管理、食品加工技術,總部位于泰國的正大集團展示了其在中國市場的成長與創新。
熱鬧的直播間里,來自全球的參展商與中國消費者直接對話,碰出火花;展位上、論壇間,企業與政府代表、客戶、上下游產業鏈合作伙伴溝通、洽談,感知市場脈動、檢驗創新成果。
服務貿易展區,太古集團帶來“太古里”等品牌商業地產項目。今年前三季度,太古在中國內地主要物業項目零售銷售額均實現正增長。“這與中國文旅興旺密不可分。”
農食產品展區,鑫榮懋集團海外公司帶來的“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特色鮮果全球首發亮相。“把全球優質鮮果引入中國市場,不斷滿足中國消費者越來越豐富的需求。”
八屆盛會,在這里,世界見證中國經濟大海動能澎湃、活力充沛。
新質生產力、雙碳目標、未來產業……中國高質量發展進程中的重要趨勢、重大部署,在進博會平臺上生長出寶貴市場機遇。
“我們的創新與中國產業升級需求緊密相連。”總部位于美國的英格索蘭集團對中國市場潛力充滿信心,“這里有綠色轉型的‘剛需’機遇、產業升級的‘新質’機遇,以及中國企業‘出海’的‘協同’機遇。”
阿斯利康在2018年首屆進博會上首發的產品,中國市場累計進口額已超1億美元。去年中國首展7款創新產品,今年已有一款在罕見病治療領域獲批。今年3月,阿斯利康宣布投資25億美元,在北京建立第六個全球戰略研發中心。
復星醫藥帶來多項首發新品。八屆參展的“網紅”展品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已累計在中國內地及港澳地區370多家醫院落戶,服務患者超81萬人。
超大規模市場帶來的豐富應用場景優勢和規模優勢,吸引全球創新力量在這里匯聚。進博會期間,中國發布《關于加快場景培育和開放推動新場景大規模應用的實施意見》,將加快人工智能領域、全空間無人體系等22類場景培育并推動場景資源開放。
創新與應用、技術與產業、消費與投資、供給與需求,在進博會這個平臺上,交融互動,為暢通國內大循環、國內國際雙循環注入源源動力。
八屆盛會,在這里,世界見證中國經濟大海開放包容、海納百川。
人類文明的發展,往往鐫刻著“越山海而相赴”的開放印記。
作為世界上第一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進博會誕生于全球化遭遇逆流,闖過世紀疫情的風浪,經歷世界經濟艱難復蘇、地緣政治影響上升,始終以“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的承諾,向世界展示開放的中國、發展的中國,以中國大市場創造世界大機遇。
八屆進博會,世界見證中國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越來越短,制度型開放穩步擴大,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示范建設不斷推進,見證世界各國企業與中國高質量發展同步成長,見證盧旺達的辣椒、阿富汗的手工羊毛地毯、敘利亞的古皂為當地百姓帶來就業、收入和更好的生活。
下一個五年的發展畫卷即將展開。中華大地上,再次奏響高質量發展、高水平開放的強音。
“經歷了無數次狂風驟雨,大海依舊在那兒!經歷了5000多年的艱難困苦,中國依舊在這兒!面向未來,中國將永遠在這兒!”一個不斷走向現代化的中國,必將為世界注入更多穩定性和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