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念不忘,必有回響;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
我家書桌上擺放著一個漂亮的高鐵模型玩具。那是在荊州工作的爸爸給我捎回來的。它潔白無暇,裝上電池就可以飛快地奔跑,還能發出響亮的汽笛聲。
媽媽說:“高鐵不僅僅是交通工具,它承載著很多人對家鄉的情懷。”每當我想爸爸的時候,我就會把高鐵模型拿出來,希望爸爸能坐上高鐵回家來陪我,也是從那時起,我時刻都盼望著能真正坐上高鐵去旅行。
渴盼,夢想起航
2018年暑假,這是一個開心又興奮的日子。
爸爸媽媽答應帶我去旅行,我終于有機會去體驗夢寐以求的高鐵了。那一年,我剛好8歲。
來到荊州高鐵站,坐在開往北京的列車上,沒有擁擠,沒有嘈雜。最讓人驚訝的是它的平穩,沒有綠皮火車式的轟隆隆的鐵軌聲,沒有節奏鮮明的搖晃,像水面借風而行的船只,輕劃過碧湖,了去無痕。在這平穩中,我看向窗外,或綠或黃的草木連綴成一條長長的線,天色更明朗,浸透的藍,倒讓人真如湖面游蕩,和緩愜意。扶著窗,我慢慢沉入了夢鄉。
夢中,一只白羽紅翎的巨鳥帶我馳騁。我坐在快速、舒適、干凈、整齊的動車里,列車正向老家(荊門)風馳電掣而去。我夢見了荊門高鐵站。大廳里,一個巨大的顯示屏,上面滾動著所有列車的信息。來到荊門高鐵站的檢票口,我體驗著手里的車票被閘機吞進去又吐出來的感覺。來到站臺,一列高速列車呼嘯而來。列車的車門停穩打開。車廂內有人在讀書,有人在看手機,各人做著自己的事情,有著圖書館般的安寧感。
一睜眼,胸中激蕩的情緒逐漸平復,我卻夢似的迷蒙了。
我心情澎湃,心想:要是我的家鄉通高鐵,那將多好??!于是,我情不自禁地問起了母親:“媽媽,我們的家鄉什么時候修高鐵站?什么時候通高鐵?”
“快了。”母親滿懷希望地說道。
從此,能在家鄉坐上高鐵去旅游的種子便在我心中生根了。
筑路,更是逐夢
2020年9月16日,這是一個喜悅又欣慰的日子。
荊門---我的家鄉要通高鐵了;荊門---我的家鄉要修高鐵站了。那一刻,我知道:能在家鄉坐上高鐵去旅游的種子發芽了。
媽媽第一時間給荊州的爸爸打了電話,告知這一好消息。定居外省的舅舅、堂哥、叔叔以及遠嫁的姐姐的電話一波接一波地打。甭提,我們多高興!高鐵通車后,家不再遙遠,回家的路天涯變咫尺。親戚之間曾因路途遙遠而逐漸淡漠的親情又回歸了。
筑路之程,亦是逐夢之旅。
2024年4月全線鋪軌完成,7月進入靜態驗收階段。9月4日,荊荊高鐵啟動聯調聯試。9月24日下午,荊門市委書記胡亞波一行深入高鐵建設一線,為高鐵開通運行創造良好條件。荊門至荊州之間的通行時間將只需20分鐘左右。在這短短運行時間背后,是許許多多建設者的辛勤勞作,也是一個時代蓬勃進取的烙印。
日月輪轉,雪霽春來。在家鄉與高鐵相約的愿望沒有半分褪色。
夢圓,再啟征程
2024年12月8日,這是一個狂喜又暢快的日子。
近255萬荊門人期盼了多年的高鐵,終于開到了家門口。荊門人乘上高鐵,去追尋自己的詩和遠方。
四通八達的網狀線包裹著人們的心,彌補了思念的缺口。一張小小的車票,一列長長的列車,一個溫暖的座位,短則一兩個小時,就可見到遠方的人。在外的學子能更方便地回家看望思念的親人,異鄉打拼的人們也能吃上家里氤氳著熱氣的飯菜。
高鐵將我們從遠方帶出,回到故土,還能將我們送去那個心之所向的遠方。坐在高鐵上,人們的寒暄交流變成了悅耳的音樂;乘務人員的貼心問候,也讓我們倍感溫暖;車上的風味小吃則滿足了我們對味蕾的需求。飛速行駛的車身像箭一般,飛向我心中的彼岸。千里之距仿若縮地而行,搭載著多少游子的歸心似箭。
如今,高鐵已開通了,高鐵已成為荊門人出行的一部分。有了高鐵,我更喜歡和游客們介紹荊門。乘著高鐵游荊門,游客可以探尋歷史的奧秘,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奔赴一場休閑之旅。我會邀請游客坐高鐵去欣賞漳河風景的美;去感受城市泡湯的趣;去體驗“綠林好漢”的義。讓更多的外地朋友,來這里品嘗荊楚菜的美味,飽覽人文古跡,體會荊門人的熱情。
入了秋又緊跟著寒冬了。我們在明秀的荊門,和高鐵約會。筑夢高鐵,讓兒時的祈愿在祖國大地綻放絢麗之花!圓夢荊門,讓游客乘坐高鐵感受“南船北馬、九省通衢”荊門的繁華盛景。
推薦語:
本文筆觸細膩,從“盼望能坐上高鐵”到“夢想家鄉通高鐵”以及到“家鄉真正通高鐵”,巧妙串聯起整個故事,展現出小作者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本文的寫法頗具特色。首先,由“高鐵模型玩具”引出主題。接著,采用小標題“渴盼,夢想起航”、“筑路,更是逐夢”和“夢圓,再啟征程”,按照時間順序,敘述“荊門全線鋪軌完成”到“市委書記一行調研高鐵建設一線”等事件。文章環環相扣,呈現出每個有夢想的青少年都會有的思索----筑夢高鐵,圓夢荊門。
(作者:羅熙雯?湖北省荊門市鐘祥市磷礦初級中學九(三)班學生)
(指導教師:張興春 李紅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