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初中的那段時光里,有一個夢想如同一顆種子,在心底悄然生根。那是一個關于鐵路的夢想,它讓我在初三時毅然選擇了復讀,只為能考上濟南鐵路機械學校的內燃乘務專業。然而,命運似乎總愛開玩笑,最終我踏入了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的大門,從這里開始了我的鐵路人生。畢業那年,我懷揣著對鐵路的熱愛和憧憬,來到了淮南礦業集團鐵路運輸有限責任公司工務段。
初入職場,我滿心都是對“大機”的向往,那是一種對鐵路大型機械的浪漫憧憬。然而,現實的工作卻有著它自己的軌跡。我參與了專用線道岔的組裝工作,那是一項需要耐心和細致的工作。每一塊墊板的安裝,每一處支距的復核,都需要我們全神貫注。在工程管理部的日子里,我學會了使用水準儀、全站儀、RTK這些精密的測量儀器,參與了線路相關的工程管理,從平改立到站改,每一個項目都讓我對鐵路有了更深的認識。在這個過程中,我見證了鐵路工器具的迭代升級。從最初的人工洋鎬搗固,到一操二、柴油小型搗固機,再到如今的搗固車;從人工清篩到小型清篩機械,再到清篩車;測量工具也從水準儀、全站儀發展到RTK。這些變化不僅僅是技術的進步,更是鐵路人智慧和汗水的結晶。
每一次的升級,都讓鐵路的建設和維護更加高效、更加精準。而鐵路的變遷,也讓我深有感觸。從上學時翻車窗才能擠上車的綠皮車,從硬卡片式火車票到后來的紙質車票再到二維碼、現在實名刷身份證乘車,從空調車、動車組到高鐵,現在各站都有了快捷換乘,讓回家的路越來越快捷、越來越暢通。這不僅僅是交通工具的更新換代,更是鐵路人不懈努力的成果。無數鐵路人為萬家燈火團圓默默付出了很多,他們用辛勤的汗水和無私的奉獻,保障了鐵路的安全和暢通。
鐵路是一個龐大的系統,車、機、工、電、輛是五大主體專業,但還有許多小專業同樣在默默付出。這些小專業雖然不為人知,卻同樣重要。他們就像鐵路這臺大機器上的螺絲釘,雖然微小,卻不可或缺。每一個崗位都有它的責任和使命,每一個鐵路人都在為鐵路的發展貢獻著自己的力量。我的鐵路風景,是那些日夜奮戰在一線的鐵路工人的身影。是他們在酷暑寒冬中堅守崗位,是他們在風雨無阻中保障鐵路的安全。我的鐵路風景,也是那些不斷更新的設備和技術,它們見證了鐵路的發展和進步。我的鐵路風景,更是那些回家的路,越來越快捷、越來越暢通,讓無數家庭能夠團圓。
鐵路,于我而言,絕非僅是一份職業,它更是一種深沉的情懷。它承載著我青春的夢想,見證著我歲月的成長。因工作的召喚,我又到了淮河能源西部煤電集團西部鐵運分公司,這片充滿挑戰與機遇的熱土。在這里,集團肩負著“皖電東送”“蒙電入皖”“淮電外送”“煤窩里辦電”的重要使命,現有電力裝機規模達5019萬千瓦,權益規模2665萬千瓦,其中煤電裝機規模占全國的3.9%,60萬千瓦以上煤電機組規模占比近九成。作為一名鐵運人,我深感自豪與責任。能夠參與保障能源供應,為萬家燈火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是我無上的榮耀。我深知,我的鐵路風景,仍在繼續......
(作者:陳小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