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31日,江西景德鎮 —— 在剛剛落幕的2025年古陶瓷科學技術國際討論會(ISAC’2025) 上,來自中國的汕頭市御傳藝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御傳藝術”) 率先提出并展示了其原創和首發的“青花瓷釉面綜合特征AI鑒定技術解決方案”。作為該領域深度應用AI視覺技術的先鋒企業代表,御傳藝術創始人陳鋒先生在會上做了口頭報告,報告中提供的技術解決方案旨在顛覆依賴專家經驗的傳統鑒定模式,通過AI技術實現青花瓷鑒定過程的標準化、量化與智能化,為文物藝術品鑒定行業注入創新動力。
本屆ISAC’2025由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與景德鎮陶瓷大學聯合主辦,是古陶瓷科學研究領域最具影響力的國際盛會之一。御傳藝術是本次大會中唯一聚焦AI技術革新古陶瓷鑒定方法的代表性企業,其創新理念與技術路徑引發與會國內外專家學者高度關注與肯定。
用AI技術,為青花瓷實物資產轉化為數字資產提供解決方案
眾所周知,傳統青花瓷鑒定面臨的瓶頸:高度依賴專家個人經驗(“眼學”),存在主觀性強、經驗傳承難、難以量化,特別是沒有科學、統一鑒定標準的挑戰。陳鋒先生在報告中闡述了該方案從技術開發、方案驗證、軟硬件開發以及商業化應用的邏輯,目前該技術解決方案已實現商業化應用閉環。其路徑如下:
1、特征圖譜標準化采集;
2、特征圖譜的多維度技術處理;
3、高精度特征數據的提取和量化;
4、不同年代/品種青花瓷的深度學習建模;
5、客觀、可靠的青花瓷AI鑒定模型驗證;
6、解決行業痛點,滿足市場需求的落地應用(APP/PC端)工具。
陳鋒強調,該方案核心價值在于:可為各個擁有青花瓷標準器實物資源的單位(如各大高校、博物館、科研機構等)定制專屬的數據庫模型,再應用到APP/PC端軟件上,然后推向古陶瓷鑒定市場為大眾普及使用,如此則打通上述單位實物資產向數字資產的轉化,為文物資源的活化利用提供高效、清晰的實施路徑。
技術賦能數字化,契合國家戰略
同時,該方案高度契合國家“十四五”文物保護和科技創新規劃中“實物資產轉化為數字資產” 的方向和 “讓文物活起來” 的號召,也符合“十五五”規劃中科技與產業深度融合,一體推進教育、科技、人才發展的理念。通過為文物實物采集特征圖譜數據庫,實現數字資產價值轉化,并利用權威數據庫模型的商業化應用,不僅可傳承文化,更有望解決古陶瓷鑒定市場痛點,滿足大眾鑒定需求,文物數字資產的社會價值和市場價值得到充分發掘的同時,可以覆蓋科研教育、技術開發和轉化、人才培養、商業化應用等領域,前景廣闊。
開放合作,共筑行業標準
御傳藝術正為合作對象,如各大高校、科研機構、博物館等單位的合作提供有利條件,包括技術解決方案的免費驗證和針對不同朝代、不同品種青花瓷的數據庫定制服務等,最終可實現技術成果共享,共推行業數字化轉型。尤為重要的是,御傳藝術已制定并發布了《青花瓷釉面特征眼學鑒定技術規范》、《青花瓷釉面特征圖譜標準化采集技術規范》、《青花瓷釉面特征AI鑒定技術規范》等多項企業標準,目前正積極推進《青花瓷釉面特征AI鑒定技術規范》的完善,也呼吁更多有志之士、有能之士參與進來,共同為行業建立科學統一的技術基準而努力。
展望未來
御傳藝術將持續優化AI鑒定算法,拓展多品類文物數據庫,并積極探索該技術在更廣闊的藝術品鑒定、溯源與研究領域的應用潛力,為守護與活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持續貢獻創新技術力量。(圖片由汕頭市御傳藝術有限公司 陳鋒授權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