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五育并舉”教育方針,近日,示范區教體系統以“美育潤心、以美育人”為核心理念,統籌優質教育資源,策劃并組織開展美育教育系列活動,為廣大學生搭建起“感受美、理解美、創造美、展示美”的實踐平臺,推動美育工作走深走實,助力學生全面發展。
筆墨傳文脈,丹青繪初心。各校以“傳承經典?繪見美好”為主題,舉辦“美育潤心”書畫專項展覽。書法作品中,楷書端莊規整、行書飄逸流暢、隸書古樸厚重,筆墨間盡顯漢字的文化底蘊與藝術張力;繪畫作品形式豐富,水墨畫以暈染技法演繹梅蘭竹菊的清雅風骨,水彩畫用明快色彩勾勒校園四季風光與家鄉發展變遷,油畫以細膩筆觸還原生活場景,漫畫則以童趣視角展現“藝術與生活”的融合之美。
指尖賦巧思,工藝傳雅韻。學生們結合學習與生活場景展開剪紙創作,遵循傳統紋樣,剪出“喜鵲登梅”“連年有余”“生肖賀歲”等寓意吉祥的作品,在剪刻中體會民間藝術的文化內涵。皺紋紙拼貼活動以“發現生活之美?綻放創意思維”為核心,學生們通過皺紋紙拼貼出形態可愛的動物形象。這些作品色彩斑斕、構思新穎,充分展現學生的藝術巧思與動手能力。
名師傳藝道,雅言啟心智。藝術講座邀請專業教師,圍繞面塑技巧、手工創意等主題分享,讓學生近距離接觸藝術、感知藝術。講座過程中,互動交流形式新穎、參與感強,帶領學生沉浸式體驗不同藝術領域的獨特魅力,既增強了學生對藝術的獲得感與認同感,也對其藝術素養的積淀和綜合素養的提升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
泥土塑匠心,陶藝承文明。為讓學生在沉浸式實踐中感受傳統陶瓷藝術的魅力,深化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示范區教體系統組織轄區學生分批走進鶴壁窯,開展“陶藝研學+愛國教育”主題活動,深化勞動教育實踐內涵。活動中,鶴壁窯非遺傳承人帶領學生探尋其“北方青瓷發源地”的歷史脈絡,從商周原始青瓷到唐宋絞胎工藝,讓學生直觀感受傳統文化魅力與勞動創造價值。實踐環節,學生以“天安門”為核心題材創作泥塑,經揉泥、塑形、修坯等步驟完成作品,在動手實踐與問題解決中踐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下一步,示范區教體系統將持續深化美育工作,進一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美育資源,拓展活動形式、豐富實踐載體,推動美育與德育、智育、體育、勞動教育深度融合。(圖/張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