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州的清晨薄霧如紗,輕輕籠罩著這座小城。我站在錦州南站候車室的玻璃窗前,指尖輕觸冰涼的窗面,留下一個小小的水印。銀色的鐵軌筆直地伸向遠方,像一條沉睡著的光帶蜿蜒在朦朧的田野間。
這時候檢票廣播響起,我攥著媽媽的手穿過閘機-身份證一貼,欄桿便抬了起來。從前還得捏著紙質車票等打孔,如今眨眼就站在了站臺。遠遠的,復興號緩緩駛來,銀色車身在晨光中流轉,如游魚般輕盈劃過天際。車門開啟,我踏進車廂透過玻璃窗,錦州南站的站牌在晨光中流淌著碎金般的光暈。“鐵路在變,日子也在變。”爸爸感慨 的說道,我順著他的目光,望著天空中橘黃色的晨光-從普速列車的慢行到特快列車的輕馳,從和諧號的轟鳴到復興號的靜謐,大家出行有了更多選擇,時光的細流早已將我輕輕托起。記得初坐和諧號時,我怯生生地攥住爸爸的衣角;如今,我都可以穩穩地接過媽媽的行李,用指尖點觸手機屏幕,便能算出列車抵達的精確時刻。
鐵路風景,在每個人心里都是本小相冊。小時候,老式火車從太姥姥家門前駛過,汽笛聲悠長如歲月低語,車輪碾軌聲成了童年時的搖籃曲;上小學時,綠皮車廂外雪花貼著窗沿跳著優美的圓舞曲,爸爸指著窗外說“那就是大連的海”,我只看見一片純凈的白,像未寫完的童話;如今,復興號載著我們飛馳,家的輪廓在車輪下清晰,思念沉淀成心尖的暖光。
前排奶奶正給小孫子講鐵道游擊隊的故事,孩子眼里亮晶晶的,盛著滿眶星星。這讓我想起小學時坐綠皮車去大連的冬天,火車慢得像蝸牛,車輪聲裹著漫長等待。而現在,鐵軌如織,普速、特快、和諧號、復興號并行,復興號像飛鳥載著光陰與希望,輕輕掠過這片熟悉的黑土地。
鐵軌在腳下延伸,我也在慢慢長大。每次坐火車,都像在翻閱一本寫滿時光的詩集,每一頁都印著不同的風景,每一段都藏著不同的故事。窗外的山巒漸漸清晰,青色的輪廓在晨光中鋪展,仿佛王維的“長河落日圓”在新時代的注腳-原來,最美的風景不在遠方,而在我們共同駛向的未來里。
(作者系錦州第八中學七年八班學生 劉恩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