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家附近有一間小小的火車票代售點。天還沒亮,窗口前就排起了長隊。人們裹著厚棉衣,在寒冷的清晨里呵出白氣,眼神中既有期盼,也有不安。那時候出一趟遠門,得提前一個月就開始計劃。可究竟能不能買到票、什么時候出發,都要等到站到窗口前那一刻才知道。一張小小的車票,往往承載著一整年的思念。
姑姑常年在外工作。每年春節前,她最重要的事就是“搶票”。“搶”這個字,用在她身上格外貼切。每當電話那頭傳來她欣喜的聲音——“票搶到了!”,全家人的心才終于落定。而那時的綠皮火車不僅速度慢,晚點也是常有的事,只有依靠那張薄薄的車票,把一整年的辛勞與漂泊,都融化在團圓的溫暖里。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那間陪伴我長大的售票點悄悄關了門。時代在變,鐵路也在變。等我上大學時,買票已經變成了一件輕松的事。掏出手機,打開“鐵路12306”APP,車次、時間、余票信息一目了然。指尖輕點幾下,不過幾分鐘,一張電子車票就安放在“我的訂單”里。出行前三個小時,手機還會準時提醒。從“人追著票跑”到“票隨人心意”,鐵路真正成了生活中一種可靠的存在。
如今,高鐵已成為我出行的首選。無論是跨越南北的動臥,還是日行千里的智能動車,舒適與高效始終相伴。我喜歡選擇靜音車廂,在寧靜中看書或小憩;也常在長途旅行時點一份高鐵外賣,熱騰騰的餐食準時送達座位,讓旅途多了幾分從容與溫度。從祖國的一頭到另一頭,朝發夕至已成尋常,一日看盡千里山河,也不再是奢望。
家中柜子里那疊藍色車票,每一張留存著一段出行的記憶。如今,隨著全國鐵路全面推行電子客票,熟悉的藍色紙質車票,也悄然退出了歷史舞臺。心中竟泛起一絲不舍——它們都是我奔赴“遠方”的見證,但轉念之間,這不正是時代向前留下的印記嗎?告別,是為了更好地出發。
今天的鐵路,早已不只是一樣交通工具。它是流動的風景,是發展的脈搏,是溫馨的陪伴。它讓“天涯若比鄰”成為日常,讓“千里共嬋娟”變得輕松。鐵軌如筆,山河為卷,它默默書寫著一個又一個平凡卻動人的中國故事。
(作者:侯雨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