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11月14日電(記者 馬思)2025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大會于11月12-13日在重慶召開。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書記、部長李樂成在開幕致辭中表示,目前已累計培育科技和創新型中小企業超60萬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超14萬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超1.76萬家。“小巨人”企業以占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中小企業3.5%的數量,貢獻了9.6%的營業收入和13.7%的利潤。
李樂成表示,在企業布局建設更多國家級創新平臺,探索建設專精特新賦能中心。建好用好全國中小企業服務“一張網”,建設中小企業海外服務體系,強化金融精準支持。目前,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二期的設立方案已獲國務院批復,將引導更多社會資本支持初創期中小企業成長。
“專精特新”,是指企業具有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的發展特征。近年來,國家通過引導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進一步激發中小企業活力和發展動力,推動中小企業轉型升級。
李樂成表示,要加大產業鏈薄弱環節優質企業培育力度,夯實科技和創新型中小企業構成的基礎力量,壯大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構成的骨干力量,鍛強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構成的中堅力量。
大會上發布的一組數據顯示,中小企業發展質效穩步提升。2024年,中小企業獨立研發的有效發明專利占比達75.3%。以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為例,其中中小企業增加值、營業收入、利潤總額的年均增速分別為6.4%、7.4%、5.4%,均高于大型企業。
從行業分布看,超六成“小巨人”企業深耕工業基礎領域,近八成企業分布在重點產業鏈環節,九成企業至少為3家國內外知名大企業直接配套,量子科技、人工智能、低空經濟等未來產業領域“小巨人”企業近6000家,為強鏈穩鏈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
大會發布了中小企業人工智能典型應用場景、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細分行業典型場景樣本方案參考、第四批區域性股權市場“專精特新”專板名單、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所需標準預研清單,解讀了《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基地)管理辦法》。
在重慶期間,李樂成到重慶鑫源農機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微電子中心有限責任公司等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調研,詳細了解企業生產經營、技術攻關、成果轉化、市場應用等情況。他強調,專精特新企業的靈魂是創新,要持續加大研發投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以場景應用牽引技術迭代和產業升級,打造更多“獨門絕技”。要抓住數字化機遇,積極推進人工智能應用,加快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發展,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要厚植家國情懷,堅定發展信心,精心落實國家科技創新項目,在行業細分領域深耕細作、做優做強,為制造業強鏈補鏈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