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為期20天的“雙11”網購高峰期鐵路快件運輸服務正式啟動。每年的“雙十一”,可謂是全民購物狂歡節,家電、美妝、服飾、手機等產品備受大眾青睞。面對物流“大考”,鐵路部門以準點、快捷、可靠的運輸網絡,讓貨物在軌道上飛馳,也讓經濟在流動中提速。
高鐵+普速,跑出“雙十一”新速度。物流暢通是消費狂歡的基礎保障,鐵路部門科學研判、提前布局,實現高鐵與普速“雙網聯動”。全國鐵路每日安排利用動車組富余空間運輸快件的高鐵列車超過1700列,設有快件預留車廂的動車組約50列,37列“全列快運”高鐵確認列車通宵運行,昆明至成都間還首次開行整列高鐵快運專列。與此同時,230余列配有行李車的普速旅客列車承擔中短途任務,在北京、上海等地之間增開最高時速160公里的特快班列,有效保障了“雙十一”期間的物流暢通。
冷鏈+定制,助力商品更快觸達市場。在效率至上的電商時代,物流服務的精準性與專業性成為關鍵。鐵路部門推出“高鐵急送”服務,覆蓋全國196個城市,為生鮮、藥品、數碼等品類開辟專屬運輸通道;“高鐵專人送”服務則為高價值、高保密貨物提供全程監護,確保安全送達。通過冷鏈技術與定制化服務的結合,鐵路不僅提升了物流品質,更推動了商品從生產線到消費者手中的全程優化,為電商供應鏈注入了新的活力。
融合+創新,打造現代物流新格局?!鞍丝v八橫”高鐵網成型,為物流創新提供了廣闊舞臺。鐵路部門推行“運倉配”一體化模式,打通從干線運輸到末端配送的各個環節,實現與電商平臺、倉儲企業、快遞公司的無縫銜接。通過改良時刻表實現“朝發夕至”,跨局協調機制壓縮兩端接駁時間,讓商品流轉更高效。一系列舉措不僅降低了社會物流成本,更激活了產業鏈條,鄉村特產借鐵路走出大山,電商企業依托穩定運力擴大規模,催生更多就業機會,為中國經濟的循環暢通提供了強勁的“鐵”動力。
車輪飛馳,傳遞著消費的熱情,承載著發展的活力。在鐵路的強力賦能下,中國經濟的脈搏跳動得更加有力,一個高效、暢通、充滿韌性的發展新圖景正徐徐展開。(宋立煒、簡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