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wǎng)消息: 伴隨神舟二十號乘組,中國空間站首個小型哺乳動物“航天鼠”也已經(jīng)順利返回。
當神舟飛船返回艙的艙門緩緩開啟,一份重達40多公斤的“星際快遞”開箱亮相——實驗單元里4只毛茸茸的“小鼠航天員”探出腦袋。
誰能想到,這4位特殊乘客原定僅5—7天的“短期出差”,因飛船推遲返回升級為近兩周的“超長加班”,而這份意外也讓小鼠太空之旅的科研價值翻倍。
在太空,最大的變化就是沒了白天黑夜,科學家特意在它們的“鼠房”安裝了照明系統(tǒng),早上7時亮燈,晚上7時熄燈,模擬地球的日出日落,為它們守護著“生物鐘”。
在太空,衛(wèi)生也是個大問題。因為毛發(fā)、食物殘渣和糞便都會在空中亂飄,一不留神就會吸入……所以,裝置內(nèi)有一套“風場”系統(tǒng),像一位“清潔工”,把垃圾吹進收集盒,盡可能地為小鼠提供一個相對清潔的環(huán)境。
大家可能還會好奇,小鼠在太空都有哪些變化?失重讓小鼠迷失方向,把四面墻壁都當成了地面,上演各種“飛檐走壁”的絕活。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它們在太空飯量略減但飲水增多了。
天地同心,小鼠演繹太空傳奇時,在地面實驗室里還有一批默默奉獻的“小鼠”。它們雖未翱翔九天,卻扮演著至關(guān)重要的“對照組”角色,它們像是“小鼠宇航員”留在地面的影子。
正是這些地面小鼠的付出,科學家才能精準找出太空環(huán)境中究竟是哪個因素讓小鼠發(fā)生了變化,為人類探索太空提供更多更精細的科學數(shù)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