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意帶父母來赴‘秦腔之約’,既能看名家表演,又能賞須彌山秋景,還能感受老廟會的熱鬧勁兒,不虛此行!”游客王先生的感慨道出了眾多觀眾的心聲。?
須彌山景區創新推出“秦腔+石窟”主題游覽線路:專業講解員帶領游客沿絲路古道前行,既解讀石窟造像的歷史價值,又串聯秦腔藝術與絲路文化的淵源,讓游客在“走絲路、賞古窟、聽秦腔、品美食、購特產”中感受多元文化交融之美。實現“自然景觀+文化藝術+歷史底蘊”的三維賦能。?
近日,“絲路秦韻?須彌回響”固原市原州區2025年農文旅促消費秦腔展演活動啟幕——知名秦腔團隊安萬劇組傾情獻藝,既延續了廟會唱戲的文化脈絡,更以“傳統藝術+現代運營”的創新思維破解淡季旅游困局。?
活動以“名家IP+傳統文化+民俗傳承”為核心打造特色活動IP:一方面深挖“須彌山廟會唱戲”的歷史傳統,喚醒本地群眾文化記憶;另一方面通過社交平臺預熱“安萬劇組赴須彌山演出”話題,迅速引發區域熱議,形成“未演先火”的傳播效應。
演出期間,景區客流量突破上萬人次,較往年同期增長近10倍,徹底扭轉秋冬季節“門庭冷落”的傳統局面。
寧夏知名作家火仲舫專程贈送《花旦》《花臉》《黃土情》等7部作品,其中《花旦》主人公“勾魂娃”的生活原型正是安萬家鄉老君坡人,《黃土情》中更收錄了以會寧紅堡子為背景的現代秦腔《紅堡子》——這場跨越地域的文化共鳴,不僅深化了秦腔藝術的情感聯結,更以書為媒搭建起兩地文化交流的橋梁。
寧夏須彌山旅游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此次活動是景區主動破解淡季運營痛點的實踐探索:“我們不僅延續了須彌山的文化傳統,更通過精準宣傳、現場互動等多元舉措,把文化流量轉化為旅游增量,為行業淡季運營提供可復制的‘須彌山樣本’。”?
“秦腔的豪邁恰如絲路商旅的氣魄,石窟的靜謐見證著文明的傳承,二者的深度綁定讓文旅體驗更有內涵。”原州區文旅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活動現場設置的農特產品展銷區,成為激活淡季消費市場的“關鍵載體”。金糜子酒業的醇厚美酒、原州掇繡的精美手工藝品、原州藜麥的健康雜糧等20余種本地特色產品集中亮相,借助活動集聚的超高人氣實現銷量“爆發式增長”。銷售額比平時一個月還高!”參展商戶馬女士喜笑顏開。截至活動落幕,現場農特產品與餐飲美食交易額突破30萬元,帶動周邊賓館、餐館客流量及銷售額增長2倍以上。
活動期間,原州區公安局還借勢開展反詐宣傳:民警表演接地氣的反詐小品,安萬老師更即興以秦腔演繹“反詐口訣”,將“文旅盛宴”與“民生服務”有機結合,讓觀眾在享受文化樂趣的同時提升反詐意識,為活動增添民生溫度。
為讓須彌山的“秦韻絲路之美”走向全國,景區構建“運營商保障+多平臺傳播+達人聯動”的全網媒體矩陣:電信、移動、聯通三大運營商現場保障網絡通暢,確保活動直播無卡頓;快手、抖音、視頻號三大平臺同步開啟“絲路秦韻?須彌回響”直播專場,累計觀看量突破5000萬人次,# 安萬劇組在須彌山唱秦腔 #話題登上快手區域熱榜;安萬劇組賬號及跟拍粉絲團隊同步發布活動短視頻,單條最高點贊量達18.6 萬,吸引陜西、甘肅、青海等地游客專程前來“打卡”。?
“我們不僅要讓淡季‘熱起來’,更要讓須彌山的品牌‘響起來’。”寧夏須彌山旅游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此次活動通過全網傳播,不僅帶動景區客流量增長,更讓“須彌山 -絲路石窟-秦腔文化”的品牌組合深入人心,實現“淡季引流”向“長效熱度”的轉化。(中國日報寧夏記者站 記者:胡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