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三十次締約方大會正在巴西貝倫舉行。14日,在此次大會的“中國角”舉行的“適應氣候變化中國方案”主題邊會上,多國人士高度評價中國在低碳技術、能源轉型和全球綠色合作領域作出的貢獻。
本次“中國角”邊會由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生態環境部環境發展中心等機構主辦。會議指出,面對全球氣候治理進入關鍵階段,中國堅持以科技創新推動綠色轉型,風電、光伏、新型儲能等領域技術持續突破。目前,中國可再生能源發電總裝機占全球四成以上,為全球降碳作出實質貢獻。
與會的國際嘉賓表示,中國在清潔能源、綠色產業以及技術創新等方面的實踐,為全球氣候治理提供了重要示范。中國提出的行動方案正在成為推動世界共同邁向凈零未來的重要力量。
瑞典氣候大使兼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代表團團長 馬蒂亞斯·弗魯梅里:我們對瑞典和中國在綠色發展領域強有力的合作感到很自豪。我認為中瑞兩國的技術發展為合作提供了堅實基礎,也能讓我們同全球的伙伴分享經驗,共同探討如何利用現有的解決方案,加速向凈零排放轉型。
美國落基山研究所首席執行官 約恩·克雷茨:在綠色發展方面,中國已邁出了非常重要的步伐。我們知道,解決方案的一部分是電氣化,而在清潔電氣化方面,無論是工業、居民用能還是整體商業部門,中國推動電氣化的速度大約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九倍。這一點非常重要,中國在這方面確實走在世界前列。
國際清潔交通委員會國際合作項目主任 蒂姆·多爾曼:我們現在看到,在中國、歐洲以及其他一些地區,正在大力推進向零排放的轉型,既緩解氣候變暖,又減少空氣污染,真正實現氣候和空氣質量的雙重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