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腳步漸近,全國范圍內的候鳥南遷也正式步入高峰期。在河南省淮濱縣的淮南濕地,一幅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候鳥盛會”畫卷正徐徐展開。數以萬計的冬候鳥帶著對溫暖的向往翩躚而至,它們的到來不僅為這片靜謐的濕地注入了靈動氣息,更成為當地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的生動見證。
近日,淮濱縣淮南濕地迎來了首批大規模冬候鳥集群,經濕地辦工作人員實地監測統計,目前候鳥數量已達1.5萬只左右,壯觀的景象吸引了不少生態愛好者前來觀測。
傍晚時分,濕地的湖面上、蘆葦叢間,隨處可見成群的候鳥。一群群大雁時而排成整齊的“人”字形隊列在湛藍的天空中盤旋鳴叫,時而輕盈降落水面,與斑嘴鴨、綠頭鴨等水鳥一同嬉戲追逐,激起層層漣漪;潔白的白琵鷺則邁著細長的雙腿,在淺水區小心翼翼地踱步覓食,不時扇動著寬大的翅膀調整姿態,陽光下,它們的身影與碧波、蘆葦相映成趣,構成了一幅靈動唯美的生態圖景。
“每年這個時候,都是我們濕地最熱鬧的開始,今年的候鳥來得比往年更集中一些。”淮濱縣濕地辦主任李玲介紹道,“目前抵達的候鳥主要以雁鴨類為主,像綠頭鴨、綠翅鴨、斑嘴鴨、羅紋鴨都是這里的‘老熟人’。接下來,隨著氣溫進一步下降,還會有更多冬候鳥陸續飛來,其中不乏東方白鸛、青頭潛鴨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為了讓這些尊貴的‘客人’能在濕地安心越冬,我們已經提前加強了巡護和監測力度,不僅增加了巡邏頻次,還借助紅外相機、無人機等科技設備實時掌握候鳥動態,同時持續開展濕地植被修復、水質監測等保護措施,全力為候鳥營造安全、適宜的棲息環境。”
作為淮河流域重要的濕地生態區域,淮濱淮南濕地憑借優越的自然條件和持續改善的生態環境,近年來已成為候鳥遷徙途中不可或缺的“驛站”和越冬“家園”。每年10月中下旬起,來自西伯利亞、內蒙古草原、長白山等北方地區的候鳥便會陸續飛抵這里,它們在這里補充食物、休養生息,待到來年春季再踏上北遷之路。
當地濕地辦工作人員表示,隨著生態保護工作的不斷推進,濕地的水質、植被覆蓋率等關鍵生態指標逐年提升,為候鳥提供了充足的食物來源和安全的棲息空間。從監測數據來看,近年來淮南濕地越冬候鳥的種群數量正穩步增長,除了常見的雁鴨類,東方白鸛、黑鸛、白鶴等珍稀鳥類的出現頻次也在不斷增加。預計到11月中下旬,隨著珍稀鳥類的陸續抵達,淮南濕地將迎來今年冬候鳥數量和種類的峰值。(圖片/賈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