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于8月27日-30日訪華。她是今年以來第四位訪華的美國政要,也是時隔七年美國商務部長再度訪華。根據商務部公布的消息,此次訪華雙方達成的最重要成果是,中美兩國商務部之間將建立新的溝通渠道,雙方成立了一個工作組,由中美副部長級和司局級的政府官員組成,并有企業代表參加,以尋求解決具體商業問題的辦法。此外,雙方還啟動了出口管制信息交流機制,作為解釋各自出口管制制度和改善溝通的機制。從布林肯到克里,再到耶倫和雷蒙多,拜登政府官員接連訪華,表達出了穩定中美關系的積極意愿。
雖然雷蒙多本次訪華建立了新的溝通管道,并設立工作組,但是根據雷蒙多發布的一些言論分析,我們對于中美貿易關系的恢復需要持有謹慎樂觀的態度。首先,雷蒙多承認美國正在尋找與中國建立穩固的商業關系。她提到來中國之前與一百多名美國企業的首席執行官進行了交談,這些企業家迫切希望進行某種對話。她不希望兩國進行經濟脫鉤,這對美國的經濟和美國安全十分重要。但是雷蒙多在言語之中將中美貿易下降的原因歸為中國,指責中國讓美國企業家失去了信心。她提到美國企業在中國缺少公平的競爭環境,例如在中國收到了不明原因的巨額罰款、對企業的突擊搜查以及反間諜法的修改,這些都導致美國對中國信任的降低。同時,她提到中國經濟正在放緩,中國在房地產行業面臨著重大挑戰,政府的監管方式也變得更加武斷。只有中國變得更加開放,更具有改革意識,在經濟和監管制度方面更加以市場為導向,在管理監管的方式上減少隨意性,才能重新獲得美國的耐心和信賴。最后,雷蒙多維護美國利益,不放松高科技管制的意愿依然堅定。她提到美國的人工智能產品或技術決不能被中國軍方所掌握,美國首先要保護自身的安全和利益。可以看出,美國并沒有深刻反思自身在中美貿易下降方面的責任,沒有從美國方面提出改善雙方關系的一些切實舉措,反而主要將責任推給中國,這意味著要美國要看中國今后的行動來決定自身的態度。從這個角度來看,這并不是雙方進行有效溝通的一個好的兆頭。
圖1 中美貿易額(單位:千美元) 數據來源:海關總署
圖2 中美先進技術產品貿易額 數據來源:美國統計局
從中美貿易的數據進行分析,2021年第四季度,中美的貿易額達到了近3年來的高峰,中美進出口貿易額約2128億美元,自此之后,中美貿易額呈現下降趨勢,尤其是2022年四季度以來,一直到今年的二季度,中美貿易額由1784億美元下降至1698億美元。同時中美高技術產品(ATP, Advanced Technology Products)的貿易額也呈現出了相同的趨勢,從2022年第四季度至今年第二季度,ATP貿易總額由458億美元降至363億美元,美國對華出口總額由8859美元降至8258美元。這樣的一個下降態勢對于中美兩國的經濟復蘇都造成了不利影響,降低了全球產業鏈運轉的效率,使得全球經濟復蘇的不穩定性與不確定性加大。目前,中美作為世界上兩個大國,雙方之間的關系是戰略競爭的關系,但這不意味著雙方要陷入零和博弈的陷阱之中。現在需要雙方尋求建立一個良性的競爭關系,履行大國責任,以更加負責任的態度重回正常的貿易秩序,將雙方的博弈競爭焦點更多的放在事關全人類的共同問題和挑戰上。這背后需要中美雙方共同做出努力,保持密切的溝通,以更好的調整中美兩個大國在當今世界的生存和共存方式。
令人意外和欣喜的是,8月29日華為Mate 60 Pro手機橫空出世。近年來,在美西方制裁之下,我國開啟了自主創新的戰略,G20宣言和大西洋宣言等表明美西方對華加碼出口管制、投資限制的舉措的意圖十分明顯。在如此嚴峻的形勢之下,華為Mate 60 Pro手機的橫空出世意義非凡,這意味著中國對于高端芯片產業的突破邁出了重要一步。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全球半導體產業鏈是相對獨立的商業模式。在當時, Intel、三星等巨頭自己設計芯片,在自有的晶圓廠生產,并且自己完成芯片測試與封裝。隨著臺積電開創了晶圓代工(foundry)模式,半導體產業鏈的全球分工開始明確,變成了一個高度垂直分工的行業,也因此成長了阿斯麥等半導體巨頭企業。近些年,美國的制裁倒逼中國在科技行業尤其是半導體行業開展獨立自主的創新戰略,華為Mate 60 Pro手機的面世正是意味著我國的這一戰略取得了切實的成效,不管有沒有實現完全的國產化,麒麟9000s芯片的成功研發說明了我國應對“卡脖子”問題有了切實的解決辦法,這對于我國芯片產業的自主發展,包括國產EUV光刻機的研發,芯片設計的迭代升級等提供了重大窗口期,進而為我國塑造了有利的外部環境,壓縮了美西方制裁的空間,為中美貿易的恢復提供一定支撐。
另外,華為Mate 60 Pro手機一經面世便受到了國民的強烈追捧,大家對這款手機的購買熱情充分反映了目前消費者是十分支持華為這樣的企業做技術突破,正是因為國內消費市場的帶動,華為也更加有資金和動力去做進一步的技術研發與突破,國內的芯片產業才可以在受到如此嚴厲制裁的情況下反而可以得到很好的發展。我國國內龐大的市場需求為我國芯片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推動力,也會催生出更多的芯片企業,這是我國技術自主創新的底氣所在,也是當下應該堅定中國經濟恢復的信心所在。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員申宇婧
樸嘉樹系臺灣師范大學國際與社會科學學院在讀碩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