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云南省充分發揮區位優勢,不斷提高對外開放和國際合作水平。
云南已出臺一系列政策,加快建設面向南亞和東南亞輻射中心。在區域合作方面,云南省與周邊國家共同建立了十余個雙邊合作機制,結成國際友好城市100多對,其中南亞、東南亞國家友好城市49對;先后舉辦7屆中國-南亞博覽會,13次中國云南-老撾北部合作工作組會議。此外,云南積極參與瀾滄江-湄公河合作機制建設,推進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和瀾滄江-湄公河航運合作機制。
2021年底,中老鐵路正式通車,中國鐵路網與泛亞鐵路中心線成功對接,開辟了一條便捷而高效的跨境物流新通道。中越、中老、中緬高速公路的省內互聯互通,以及中老高速公路萬象至萬榮段的建成通車,為中國與越南、老撾、緬甸等國的協調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交通基礎。云南的航線網絡也已基本覆蓋了區域內各國的首都和重點旅游城市。此外,中緬油氣管道的投入運營,以及與越南、老撾、緬甸等國通過一體化電網進行的區域電力貿易,進一步鞏固了云南在區域貿易合作中的關鍵作用。
截至2022年,云南已建成5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2個綜合保稅區、4個國家級邊(跨)境經濟合作區、2個國家級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目前,中國(云南)自由貿易試驗區、3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以及一個綜合開放平臺體系已基本建成。自2012年至2022年的十年間,云南省外貿總額實現了跨越式增長,從1325.9億元增至到3342.3億元,年均增長率達9.7%。此外,云南省還是全國僅有的兩個開展沿邊金融綜合改革的省份之一。自 2010 年以來,云南省的跨境人民幣結算量快速增長,銀行機構也逐步建立了邊境金融合作服務中心和區域功能總部。
云南依托與南亞、東南亞山水相連、文化相近的優勢,積極推進地區經濟融合,不斷深化教育、文化、旅游、衛生等領域的合作,實施了云南大學中印瑜伽學院、云南財經大學曼谷商學院等一批特色教育合作項目。“中緬胞波狂歡節”等一系列跨境民族文化節慶活動的成功舉辦,塑造和提升了云南作為國際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形象。在公益醫療領域,云南省也積極開展各項活動,如免費為白內障患者實施復明手術,進行兒童先天性心臟病篩查等。瑞麗市建立的跨境醫療急救機制,更是為緬北等地區的群眾提供了便捷的入境急救服務。
從西南邊陲到開放前沿,云南的華麗“變身”令人振奮。依托其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高效的口岸管理和日益完善的基礎設施網絡,云南已成為中國與南亞、東南亞國家開展經濟合作的耀眼“燈塔”。盡管如此,云南在進一步深化與周邊地區的開放合作方面仍面臨諸多挑戰,包括國際通道不暢、產業基礎薄弱、政策支持不足、外部風險加大等,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云南的進一步發展。展望未來,云南應重點推進以下工作:
一是加速推進國際大通道建設,特別關注與南部鄰國的交通、物流、能源、數字等領域的對接,確保云南在南亞、東南亞國家的廣闊市場中發揮門戶作用。要保持中老鐵路運營的良好勢頭,積極推進與中歐班列在規范運營和標準上的對接,加快提升客貨運輸能力。中緬、中越鐵路、高速公路和中緬水陸聯運通道建設應加速推進,打造多維國際大通道。要將昆明建設成為國際班列樞紐城市,打造國際綜合交通門戶樞紐,同時進一步加強昆明、河口、磨憨、瑞麗等城市的物流樞紐和物流產業園區建設,切實提高邊境口岸的通關能力。
二是加快推進區域產能合作,以此作為開放發展的核心驅動力。應著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增強產業輻射能力。云南毗鄰中老、中越、中緬邊境地段,擁有20余個陸路口岸和10余個機場,是中國通往南亞、東南亞航線最多的省份,這為云南提供了有利條件,應充分利用《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 (RCEP) 的契機,進一步發揮口岸作用。云南應鼓勵發展“互聯網+邊境貿易”等新業態,充分利用省內光伏發電等綠色能源產業和跨境醫療產業優勢,將其作為新的合作增長點。還可以探索與區域內其他國家在礦產資源開發、農業示范園區建設等領域的合作機會。
三是強化政策支持和保障措施,采取綜合性策略,特別是在通關便利化、投融資支持等關鍵領域加大政策力度,以更加順暢地融入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例如,可在瑞麗、勐臘等地建立開發開放區試點,促進人員交流、自由貿易和跨境人民幣融資。還應探索包括國際和國家開發銀行以及發展援助的不同融資渠道,以滿足重點項目的融資需求。在信息交流、監督互認、檢驗檢疫、認證認可、標準計量、統計信息等方面,應加強雙邊和多邊合作。
本文原文發表在中國日報國際版,原標題為 "Beneficial radiation"
出品:中國日報中國觀察智庫
責編:宋平 劉夏
編輯:張釗
實習生秦可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