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由貴州省農業科學院、貴州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協會主辦的“2025年貴州省農業科技成果供需對接暨科企合作展示推介活動”在貴陽舉行。活動聚焦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搭建農業科技成果供需對接平臺,促進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
活動舉行了創新成果展示發布、創新產品推介和簽約儀式,來自貴州省內外的20多家科研院所和45家企業將進行為期3天的展示展銷;活動現場發布了46項科技成果;貴州五福坊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貴州花溪牛肉粉產業發展經營集團有限公司等4家企業作創新產品推介;貴州省農業科學院食品加工所、油菜研究所、園藝研究所、水稻研究所、油料研究所與7家企業簽訂系列成果轉讓、技術服務合作協議。
“本次活動是促進科企精準對接,加速科技成果落地的一次有益探索和積極實踐。”貴州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省鄉村振興局副局長羅穎旭說,近年來,貴州省農業科技事業蓬勃發展,創新能力持續增強,貴州省農業科學院緊緊圍繞貴州農業產業發展需求,攻克了一批關鍵技術難題,研發出一批優質高產新品種、綠色高效新技術、先進適用新模式,每年派出400多名科技人員服務“三農”和企業發展,為貴州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穩定供給、特色產業提質增效、農業現代化持續推進提供了堅實的科技支撐。
貴州省農業科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張洪亮介紹,“十四五”以來,貴州省農業科學院聚焦種業振興、高效種養、農產品加工等核心領域,攻克了一批“卡脖子”技術難題,取得了一批“藏糧于技”的突破性品種與技術,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標志性成果,育成并經省級以上審定(認定、登記)新品種302個;發表高質量學術論文2156篇、出版專著66部、制定發布標準/規程128項、獲得知識產權697項;主持完成并獲省部級科技成果獎勵37項。選育的品種、集成的技術常年占貴州農業主導品種、主推技術50%以上,這些科技創新成果,為保障糧食安全、單產提升及農業特色產業產值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
貴州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協會會長姜流說,借此平臺,希望各會員企業精準提出技術需求,積極尋求合作契機;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應用,以科技賦能產品創新、品牌打造,共同擦亮貴州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的“金字招牌”;同時發揮龍頭企業一頭聯結農民,一頭聯結市場的橋梁紐帶作用,優化聯農帶農機制,積極開拓市場,推動更多黔貨出山出海,為推進貴州農業現代化和鄉村全面振興作出應有貢獻。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加工所余元善副所長說,在粵黔東西部協作的大背景下,貴州省農業科學院與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今天來進行科技成果展示和發布,是進一步深化雙方合作的具體實踐,下一步將圍繞貴州藍莓、火龍果、獼猴桃、畜禽、牛肉、水產等系列農產品開展深加工合作,把貴州好的產品推廣到大灣區,整體提升貴州農產品深加工水平。
“發展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讓優質特色農產品能夠實現優質優價,農產品加工是一個重要的方向。我們圍繞產業和企業需求,整合農科院所有研究所打通上下游鏈條,并與國家頭部科研院所開展緊密合作,加快推動科技成果推廣應用,助力地方產業和貴州農業高質量發展。”貴州省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團隊負責人夏錦慧說,今天發布了涵蓋品種選育、中藥材、農產品加工等30項科技成果,就是希望搭建科企溝通平臺,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讓企業少走彎路,加快推動科技成果轉化。
“我們一直重視與科研院所合作,共建了貴州省豬肉制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系列成果解決了企業在產品創新、保鮮、質量提升等方面的難題,給企業帶來了較好的經濟和社會價值。”貴州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協會常務副會長、貴州五福坊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懷平說,此次貴州省農業科學院敞開科技創新合作大門開展科企成果對接,將進一步幫助企業解決產品精深加工中面臨的難題,對貴州農產品精深加工和發展將起到巨大推動作用。
“本次活動是貴州省農業科學院首次舉辦的科企對接活動,圍繞農業產業化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合,以及品種品質品牌培育和打造,重點解決科研單位和企業信息不對稱問題。”貴州省農業科學院科技成果處副處長潘科說,為加強農業科技成果展示推介和轉移轉化,貴州省農業科學院常態化設立了成果交易中心和展示中心,搭建科企供需對接平臺和成果轉化產品展示銷售窗口,加快科技成果推廣應用,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更好地服務企業、服務產業發展,支撐產業提質增效、迭代升級。
(袁生|編輯:中國日報社貴州記者站 楊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