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5日,關于“衛星互聯網牌照即將發放”的消息引發市場廣泛關注。這一動向被普遍解讀為我國衛星互聯網商業化進程的重要里程碑。8月27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式發布《關于優化業務準入促進衛星通信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導意見》展現出國家在推進產業開放過程中對民營企業的高度重視。與此同時,行業關注點正式從“是否開放”轉向“如何落地”。
事實上,支持民營企業參與航天領域建設已成為近年來明確的政策導向。自2023年以來,從《關于創新信息通信行業管理優化營商環境的意見(征求意見稿)》到2024年7月的正式文件,再到本次《指導意見》,政策層面持續強調“統籌推進電信業務向民間資本開放,不斷拓寬民營企業參與電信業務經營的渠道和范圍”和“有序推進衛星互聯網業務準入制度改革,更好地支持民營電信企業發展”。這一系列政策安排展現了國家推動產業發展的堅定決心和穩健務實、循序漸進的推進思路。
9月初,當中國聯通率先獲得牌照,加上此前已持牌的中國電信和中國衛星網絡集團(星網),以及未來幾乎毫無懸念將入局的中國移動,“國家隊”企業已共同構成產業發展的先行力量,但備受期待的民營商業航天企業身影尚未出現。然而一個健全且富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生態,必然包含民營企業的深度參與。民營企業應通過其特有的創新活力、成本控制能力和快速迭代機制,為產業生態提供所需的“鯰魚效應”,與國家隊形成互補,共同繁榮我國的衛星通信產業,為全球太空經濟發展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