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第二屆全國高校數字金融案例大賽落下帷幕。本次大賽是以“數字金融創新未來”為主題的高水平案例競賽,旨在通過案例分析、實踐探索與創新設計,推動數字金融領域的前沿研究,為全國高校青年學子提供一流的數字金融創新展示平臺與載體,培養兼具金融素養、技術能力、創新思維的復合型人才。
大賽由全國金融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和上海市委金融委員會辦公室聯合指導,上海交通大學主辦,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承辦,高金智庫-信也科技聯合研究實驗室協辦。大賽圍繞“人工智能大模型應用”“區塊鏈賦能數字金融”“數據資產金融價值實現”“數字金融賦能普惠金融”四個主題方向展開,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173所高校共445支團隊參賽,通過選拔,24支隊伍脫穎而出,晉級決賽。大賽首次引入AI大模型點評案例。

最終,中國人民大學的“中國聯通數據資源的確權與入表:挑戰與破局”榮獲一等獎。上海交通大學的“AI大模型賦能股權投資知識管理——基于聯銀創投智能問答平臺建設與實踐為分析案例”、西南財經大學的“智惠羽翼·破局阡陌:網商銀行數字普惠金融的助微新解”、廈門大學的“南鋼股份(600282):從鐵水奔流到數據覺醒,‘智改數轉’釋放新質生產力”榮獲二等獎。
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蔣興浩代表大賽主辦方為頒獎儀式致辭。他指出,此次大賽旨在為全國高校青年學子提供金融科技創新展示平臺與交流載體,通過大賽引導廣大青年學子聚焦數字金融發展。他提出三點希望:一是以大賽促提升,希望同學們以大賽為契機,積極擁抱人工智能、大數據等信息技術,筑牢數字素養根基,積極擁抱科技變革。二是以大賽促融合,期盼更多富有成效的交流與活動,促進學生與企業間雙向互動,實現優秀人才與產業發展的雙向賦能。三是以大賽促創新,要緊密對接國家數字金融發展要求,在堅守“夯實實踐基礎、產出優質成果”核心定位的前提下積極創新,讓每一次競賽都能成為同學們提升實踐能力、展示研究成果的卓越平臺。
全國金融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史建平發表講話。他表示,我們正處在一個由人工智能等新技術驅動的深刻變革時代,金融科技人才培養必須打破傳統學科壁壘,強化交叉融合,將現實問題帶入課堂,打造探索性教育模式,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數字金融作為金融五篇大文章之一,其發展對于鞏固和提升我國數字經濟優勢至關重要。大賽很好地契合了培育綜合型人才的需要,已成為推動數字金融前沿研究、培養復合型人才的平臺。

高金副院長李峰發布并解讀了最新報告《金融科技人才求職紅寶書2025》,本紅寶書是《全周期金融科技人才認證培育體系》系列叢書之一,在前兩年報告的基礎上形成的金融科技求職工具書。高金智庫紅寶書課題組結合調研問卷分析與企業深度訪談,將金融科技領域主要崗位劃分為十二類,即產品類、研發類、測試類、運維類、運營類、營銷類、客服類、風控類、數據分析類、投研類、項目管理類以及技術支持類。紅寶書還篩選出九大核心專業類別,解析相關專業與崗位之間存在較為顯著的定向匹配關系。
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創院理事長屠光紹發表講話。他指出,第二屆全國高校數字金融案例大賽比第一屆更精彩,包括大賽主題更前沿,案例報告質量更高,大賽科技成分更濃厚。他表示,通過大賽激發青年學生來關注并參與數字金融創新發展,舉辦大賽有利于促進教育體系和方式的變革,有利于促進數字金融人才隊伍和新生力量的成長壯大。
(中國日報上海分社 記者 周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