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智關愛通攜手中智咨詢發布《提升福利效能,構建幸福力驅動組織——2025-2026福利管理白皮書》。該報告融合了企業管理與員工體驗的雙重視角,通過對340家企業及516名員工的深度調研,為企業福利管理提供了從數據洞察到落地路徑的完整方法論,旨在將福利從“成本中心”轉化為驅動組織發展的“幸福力引擎”。

調研從企業性質、典型行業、區域城市、人員規模等多維度展開分析,并在員工端細分了層級、序列、工作年限、年齡、家庭狀況等變量,實現了立體化、全景式的數據采集和分析。
調研數據顯示,企業福利管理視角和員工滿意度評價之間存在錯位,企業需從“資源驅動”轉向“感知驅動”,綜合提升福利價值。這意味著,企業僅僅提供福利還不夠,還需全面了解員工實際需求,真正回應員工期待。
基于雙視角融合的洞察,白皮書創新構建了“福利有效性診斷評估模型”。該模型分為福利投入端和福利產出端兩大核心,前者關注成本結構與設計有效性,后者衡量實施效果與員工滿意度,形成完整的效能評估閉環。
《白皮書》深度聚焦工會福利、彈性福利、用餐福利、年節福利及激勵認可五大核心實踐場景,并針對央國企與信息技術、高端制造、消費零售、醫藥健康、金融這五大典型行業推出專題解讀,為不同類型企業提供扎根現實、易于復制且能夠廣泛推廣的福利管理落地策略。
《白皮書》指出,目前工會福利存在形式單一、個性化不足的問題;生活類福利為員工最期待增加投入項;企業需破解預算與合規困局,擴展福利覆蓋與項目精準度;彈性福利計劃普及率仍處“初步滲透”階段,核心目標為適配需求與優化價值;企業目前提供的彈福產品和員工希望增設或增加投入的彈性福利產品之間存在差異。
《白皮書》顯示,在五大典型行業中,信息技術行業數字化管理程度較高,彈性福利實施率(31%)領先各行業;高端制造行業福利保障性和透明性較好,靈活性和彈性福利實施有待提升;醫藥健康行業在福利有效性各維度均高于市場水平,健康管理福利表現優于市場,同時員工評價也較高。
(中國日報上海分社 記者 周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