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用十萬馬力去七十二變”跨界當代藝術展開幕儀式在上海BFC外灘金融中心圓滿舉辦。本次展覽由上影元(上海)文化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簡稱“上影元”)攜手株式會社手塚制作公司(簡稱“手塚制作公司”)與中國當代藝術家黃小眠共同呈現,以當代藝術語言重構動畫史上的經典IP形象,架起一座跨越時空的文化橋梁。
展覽將于10月25日正式向公眾開放,持續至明年1月25日。
文化共鳴,跨越時空的創意對話
動畫藝術作為一種跨越語言與地域界限的文化載體,在推動國際文化交流中發揮著獨特而重要的作用。本次展覽聚焦《大鬧天宮》《金猴降妖》《鐵臂阿童木》等經典動畫作品,通過黃小眠獨具匠心的當代藝術創作,賦予這些深入人心的形象全新的視覺表達與時代內涵。
這場展覽的背后,是兩大經典IP長達四十余年的深厚淵源。上世紀80年代,深受中國動畫藝術影響的日本動畫大師手冢治蟲多次訪華,與中國動畫界展開深入交流。在一次具有歷史意義的會面中,著名美術電影導演、《大鬧天宮》首席動畫設計、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前廠長嚴定憲受邀與手冢治蟲共同創作了一幅孫悟空與阿童木的握手圖,記錄下兩個經典形象首次“同框”的珍貴瞬間。多年后,手冢治蟲更代表日本動畫學會親筆繪制了孫悟空擁抱阿童木的畫作贈予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成為了這段跨越國界的動畫情誼的見證。
藝術創新:經典IP的當代重塑
如今,這場展覽以深厚的文化淵源為紐帶,在當代藝術語境中續寫經典IP的對話新篇。展覽主題中,“七十二變”象征著孫悟空所代表的無窮創造力,“十萬馬力”則象征阿童木的科技動能。二者的結合,不僅寓意著以科技力量驅動文化創新,更旨在打破經典與潮流、傳統與當代之間的界限。在這一框架下,藝術家黃小眠以“可持續藝術”理念對兩大IP進行視覺解構與美學重塑,將兩位跨越數十年文化淵源的英雄形象置于當代議題的視野中,賦予其關注環保、科技創新與人文共生的新時代使命,完成了IP從形象再生到精神續寫的升華。
開幕儀式上,著名美術電影導演、動畫設計,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前廠長常光希發來祝賀視頻,回顧了親身參與《大鬧天宮》《金猴降妖》等經典動畫的創作歷程,以及上美影與手冢治蟲深入交流的珍貴往事。他表示,民族文化底蘊是動畫藝術的根基,而IP通過豐富多元的現代形式走向世界,正是經典動畫煥發新生的動力。
手冢制作公司董事長松谷孝征也發來祝賀,他表示,非常感謝上影、藝術家黃小眠讓孫悟空和阿童木在當代展覽上煥發新生,手冢治蟲生前十分重視與中國動畫的交流與情誼,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讓這些經典的動畫作品繼續大放異彩。
本次展覽以“過去—現在—未來”為敘事主線,劃分為三大主題展區,系統呈現經典IP在當代語境下的多元詮釋與創新表達。
在“解構神話·七十二變區”,蘇繡、鑄鐵等傳統非遺技藝與AI交互、3D打印等前沿科技形成創造性對話。該展區特別設置“折紙金箍棒”互動裝置,引導觀眾在參與中感受非遺技藝的當代轉型與美學新生;“混沌共生區”聚焦材料語言的實驗性表達,選用碳化軟木、超薄石材等環保材料重塑孫悟空與阿童木的經典形象。通過材料的可持續性轉化,傳遞出“綠色潮流”與生態共生的藝術理念;“機械生命·十萬馬力區”則通過動態機械裝置與智能燈光系統,構建出一個充滿未來感的賽博空間。該展區在戶外露臺進一步延伸,借助動態光影雕塑與機器人裝置,拓展了科技藝術的物理邊界與想象維度,完成了從經典回響到未來想象的完整敘事。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開幕儀式揭曉了全球最大的孫悟空軟木雕塑—「衛來行者·木·焱」The Blazing Future Blood of Cork、可降解材料打造的“蟠桃園”等作品,不僅展現了環保材料的實驗性應用,更讓可持續議題以時尚姿態融入公眾視野。
IP賦能,文旅商體展的融合發展
面對日益升級的文化消費需求,上影元積極布局“IP+”多元化發展路徑,著力構建層次豐富、價值循環的IP生態體系,本次展覽正是上影元推動“IP+文旅商體展”深度融合的又一創新實踐。通過將經典動畫IP與當代藝術、商業空間、文化旅游等領域的深度融合,上影元不僅以更具互動性、體驗感的IP商業開發模式激活消費潛力,更拓展了IP的文化表達邊界,從而有效推動了文化消費場景的創新,為城市文旅產業注入了新的發展動能。
未來,上影元將繼續推動“IP+文旅商體展”的融合發展,通過創新的IP商業開發與運營模式,推動IP價值在內容創新、業態融合、場景拓展等多維度持續釋放,為文旅商體展等多產業協同發展探索新路徑、拓展新空間。(中國日報上海分社記者張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