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會師生合影留念。
10月28日,作為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系列活動之一的“中國-東盟英語基礎教育改革論壇暨協同育人工作交流會”在貴陽市第十六中學(張莉菲名師工作室基地校)舉行,來自馬來西亞理科大學的師生等走進課堂,感受初中英語課堂的氛圍。
本次活動以“搭建溝通橋梁,共育黔地英才”為主題,聚焦英語教育創新與中外理念融合,為中國-東盟教育合作注入更多活力,促進中外教育理念與方法的互整融合,提升英語基礎教育質量。
活動現場,張莉菲名師工作室領銜人張莉菲與徐嘉老師聯袂呈現雙師示范課。課程打破學科壁壘,將英語學習與綜合實踐、勞動教育、傳統文化融合,以“中秋節”為載體,借助數智化手段教學助力學生更好理解傳統文化。
張莉菲表示,通過英語講述中秋故事,親手參與冰皮月餅制作,與馬來西亞理科大學師生互動,直觀感受中國“家文化”,實現“學科育人”與“跨文化交流”雙重價值。
馬來西亞師生和貴陽市第十六中學學生一起制作月餅。
貴陽市第十六中學九年級4班的魏麗璇同學說:“在張老師的帶領下,我開闊了視野,學會將課堂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里。通過和馬來西亞老師們的交流,我體會到了外語的魅力,外語的作用,我要好好學習做中國文化傳播者。”
同班的蔡佳睿同學說:“用英語教馬來西亞老師們做冰皮月餅的環節,我當了小老師。太有趣了,它讓我感受到了語言文化的優美。”
馬來西亞理科大學博士生導師Aswati Hamzah教授表示,青少年擅長從“真實經歷”學習,示范課通過任務驅動滿足大腦“獎勵需求”,讓知識刻入記憶,是理想的外語教學模式。
“期待以東盟交流周為橋梁,深化與工作室及貴州師范學院的合作。 ”Aswati Hamzah說。
張莉菲初中英語名師工作室顧問,貴陽市教科所初中英語教研員秦英表示,此次交流不僅是一次思想的碰撞,更是一次實踐的啟迪,期待其將成果轉化為可復制的教學策略,輻射更多教師。
據悉,貴陽張莉菲英語名師工作室2023年經貴陽市教育局授牌成立,專注初中英語教研。在兩級教育局指導下,工作室構建“專家顧問+主持人+骨干學員”成長共同體,28名學員以貴陽各區縣骨干教師為主,兼顧黔南州長順縣、羅甸縣教師,形成梯度團隊。
工作室以“樂學博學、樂教善教,五育并舉”為理念,通過多元活動推動教師轉型,落地“項目式學習”,開展“用英語講中國故事”等項目,為三新背景下英語教研改革提供實踐樣本。
張莉菲表示,此次交流會以英語為紐帶,既為貴陽初中英語教學提供“跨學科、數智化、重文化”的創新范式,也為中國-東盟基礎教育協同育人搭建基層平臺,為區域教育均衡與國際合作注入新活力。 (董賢武|編輯:中國日報社貴州記者站 楊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