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11月17日電 綜合外媒報道,最新公布的密歇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初值顯示,11月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由10月的53.6降至50.3,不僅低于預期,更創下三年來的新低。這反映出,目前美國經濟正面臨物價持續上漲、企業成本傳導壓力加大、政府政策與民眾實際感受脫節等多重挑戰。
專家:信心下滑在于美民生壓力持續加重
美國“共同夢想”網站日前報道指出,盡管特朗普政府曾承諾在上任首日即著手降低民眾生活成本,但十個月過去,政府卻表示民生負擔危機可能要到2026年才會真正顯現。與此同時,美國失業人數已突破百萬,信用卡債務持續攀升,加劇了家庭財務壓力。
“基層合作組織”(Groundwork Collaborative)政策與倡導部門主管亞歷克斯·雅克茲指出,美民眾對經濟的信心下滑源于實際生活壓力的加重。他認為,當前政府在經濟管理上未能有效改善民生,反而導致家庭債務創下新高,物價不斷上漲,信心指數自然跌至低谷。
質疑民調憂慮,但物價上漲實難掩蓋
福布斯新聞網站報道稱,本月早些時候的調查顯示,超過四分之三的美國人對個人財務狀況感到憂慮,而政府卻質疑民調的真實性,稱其為“虛假信息”。然而,多數民眾正經歷的是物價上漲帶來的支出增加。盡管特朗普政府宣稱“生活成本已大幅下降”,但電費、家具、電子產品及食品雜貨等價格自其就職以來便普遍上漲。
《紐約郵報》日前也指出,盡管特朗普政府宣稱已控制通脹,但消費者仍承受明顯經濟壓力。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此前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9月,亞馬遜、塔吉特和沃爾瑪服裝價格平均上漲11.5%,大型連鎖店家居用品、寵物用品及消耗品、健康美容產品以及耐用消費品價格分別上漲10.8%、6.1%、7%和8.3%。
多因素推高物價:民生消費受顯著沖擊
物價上漲受多重因素疊加影響,其中特朗普政府對多國加征關稅的政策尤為關鍵,咖啡、家具、兒童玩具等多款商品價格受其影響普遍走高。
具體來看,盡管9月美國食品通脹率回落至3.1%,但肉類等部分食品價格依然高企。香蕉因關稅影響價格上漲8.6%,牛肉價格則受干旱天氣和進口關稅雙重作用,漲幅較為明顯,政府正考慮增加阿根廷牛肉進口以緩解壓力。
家具行業所受影響更為顯著,10月美國政府宣布將部分家具關稅提高至30%后,宜家等品牌多款產品隨即上調價格,聯邦數據顯示,客廳及廚房家具價格同比上漲近10%。咖啡價格受氣候異常和關稅雙重影響,同比大漲41%,南加州家族企業“克拉奇咖啡”已因成本上升兩次上調價格。
物價上漲直接沖擊民生消費。61歲的紐約皇后區居民克里斯·索漢,作為兩次支持特朗普政府的選民,如今采購同樣商品需花費更多資金,不得不減少購買頻率、調整消費結構,他對當前政策效果感到失望。這一案例不僅反映出部分美國民眾對政府政策的質疑與不滿,更凸顯出政策實施效果與民眾期望之間的明顯差距。
(編譯:馬芮 編輯:高琳琳 韓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