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運,是一場億萬人的歸途交響曲,車輪滾滾、人潮涌動,承載著團圓的期盼與鄉(xiāng)愁的溫暖。而這場“人類最大規(guī)模的周期性遷徙”中,科技創(chuàng)新猶如一股強勁的東風,為春運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與希望,也不斷刷新著人們旅途幸福感的閾值。
春運之變,映襯創(chuàng)新之進。從綠皮車到復興號、從硬板票到電子客票、從人工檢票到刷臉進站,這一系列變化就發(fā)生在一年一年的春運里。為了讓旅客“走得了”“走得好”,鐵路在服務細節(jié)上不斷融入科技、適老、適小元素,以刷臉進站、候補購票、高鐵餐食、溜娃艙等服務豐富春運體驗,在運力方面通過精準調圖、加開列車、普速列車加掛車廂等方式盡力滿足春運旅客出行需要。
而現在為了解決“售后”問題,研發(fā)遺失物品智能化管理系統(tǒng),將領取遺失物品時間由原來的10到15分鐘,縮短至30秒。通過聚焦的鏡頭,一條洋溢著勃勃生機的春運之路在新時代的背景下展現出無限活力。據中國鐵路南昌局集團有限公司“魅力南鐵”微信公眾號消息,中國鐵路南昌局集團有限公司在福州車站北廣場一層東側設立了智能遺失物品領取處,并于春運期間正式投入使用,通過智能化、信息化、物聯網等技術,實現了遺失物品“三位一體”的智能化管理,儲物量較原來提高了50%,可達到1萬5千件。
春運之變,映襯安全不變。春運,不僅是一場人口遷徙的盛宴,更是對國家交通系統(tǒng)、應急管理能力以及社會公共服務水平的一次全面而深刻的檢驗。借助先進的人工智能安全監(jiān)測系統(tǒng),對車站、列車等關鍵區(qū)域進行24小時全方位監(jiān)控,及時察覺潛在的安全隱患。智能安檢設備大大提高檢查精準度,快速識別違禁物品,讓危險無所遁形。在鐵路沿線,鐵路探傷車、巡檢機器人齊上陣如同給鐵軌、橋梁等設施做“全身CT”,精準揪出隱患。運用科技手段為春運打造嚴密的“安全網”,春運之變,變的是方式、是效率,不變的是對安全的執(zhí)著追求和對旅客的深切關懷。
年年春運,歲歲歸途。在這條路上,有鐵路人的默默奉獻、有科技賦能的服務升級、有多方合力的安全保障、有文明出行的溫馨畫面。讓我們攜手共進,用心用情服務好每一位旅客,共同書寫“流動中國”的新篇章。(文字:江雪婷;漫畫:孫榕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