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索病毒攻擊電站、境外黑客潛伏調度網、高危漏洞曝光不到24小時就被利用……今年以來,全球電力、交通、金融等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事件激增,電網“神經中樞”正成為網絡戰的首選靶心。面對“分鐘級”網絡攻擊就能致癱大電網的極限挑戰,國網安徽信通公司上線電力行業首個“AI安全智腦”,用多千億級參數大模型和智能體協同筑起一道“智能安全防線”,實現監測、分析、處置、驗證、優化全流程智能閉環,讓電網安全運營從“被動應急”躍升為“自主免疫”。
“一千余條原始告警,五分鐘內完成‘去重、聚合、標簽’——在國網安徽信通公司的網絡安全運營中心,這一幕已成日常。”通過“AI安全智腦”數據匯聚引擎完成格式統一和去重,自動砍掉重復、誤報與低價值噪音,將重復告警合并成有效事件,并自動生成處置建議。再通過動態威脅建模與攻擊鏈智能標注,給每條告警事件配發“身份證+路線圖”:攻擊者從哪來、打到哪、意圖何在、該封哪段IP、該加固哪里,均以結構化建議一鍵推送至值班臺。三個月運行數據顯示,AI研判準確率由43.33%躍升至83%,監測分析工作量直降一半,原先滿屏“紅色瀑布”幾近“清零”,真正實現“告警一響、方案即出”的秒級響應。
在不久前結束的第十二屆世界運動會保電任務中,“AI安全智腦”對1.2萬起高危告警實現分鐘級自動處置:某變電站邊緣網關被探測到異常掃描,AI智能體三分鐘內完成溯源、封禁、補丁推薦,并聯動工單系統下發巡檢任務,全程無需人工干預,關鍵負荷“零閃動”。整個重保期間,安徽電網側網絡威脅平均響應時長由原來2小時壓縮至9分鐘,值守人員工作量減少40%。
從“人海戰術”到“智能防護”,這道由大模型與多智能體協同筑起的“智防”鐵軍,不僅把電網安全運營推向“自主免疫”新高度,更為國家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筑牢了可擴展、可復制的數字安全底座,為能源互聯網建設和“雙碳”目標落地提供全天候、秒級響應的安全保障。